十月四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揭晓。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在决选中击败小泉进次郎,当选自民党新任总裁。按照日本政治惯例,这也意味着,她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首相。

这是日本史上首位女性出任自民党最高职位的一刻,也象征着日本政治结构的一次裂变。对于长期由世袭政治家主导的自民党而言,一个无显赫家族、无派阀庇护的女性能登顶,无疑引人侧目。

人们自然会问:高市早苗的力量从何而来?她的政治根基,并非出自权门,而源于一所鲜为外界熟知的学校——松下政经塾。

这所学塾位于神奈川县茅崎市海边,既不是大学,也不是研究所,却在日本政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它由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于1979年亲自创立。

当时的松下已是商界巨人,但他觉得日本的问题,不在经济,而在人心。他原想亲自参选国会议员,建立一个教育与医疗免费的理想国家,却被劝阻:“您是商界的圣人,但政界的风浪足以毁掉一生声誉。”

于是,他退一步——既然不能亲自改变政治,那就培养能改变政治的人。
松下幸之助在晚年以七十亿日元的资金创办松下政经塾,目标是用“古典方式”锻造“国家经营者”。他深受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那句话启发:“一个国家的混乱不可怕,只要有一百位贤士,它就不会灭亡。” 松下决定,用余生培养那一百位贤士。

政经塾的教育体系近乎修行。申请者年龄须在二十二至三十五岁之间,不问出身、不看学历,只问志向。每年录取不过十人。入塾者必须在宿舍全寄宿四年,不能兼职。学费全免,反而每月领生活津贴。

松下亲自制定了塾规——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以新的人生观探索政治与经济,为人类幸福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塾训是“虚心学习、潜心钻研、探求本质、不断进步”;守则则要求“持之以恒、自主研修、团结协作、开拓进取”。
塾生每天清晨打扫、诵读、默想;白天上课,学习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与伦理;夜晚写“志日志”,反省一天的所思所行。四年中,他们要参加地方考察、政策讨论、社会实习,还要接受体能训练与远足行军,用汗水磨练意志。

前两年重在理念与基础,后两年进入社会实践与政策提案,最终提交“政策提言书”,作为结业宣言。
松下政经塾并非“政治家养成所”,它更像一方精神熔炉——培养能以公心面对社会问题的人。四十多年间,它培养出三百余名毕业生,其中数十人进入国会,十余人出任阁僚,第一期学员野田佳彦曾在2011年成为日本第95代首相。如今的高市早苗,正是第五期毕业生。

1984年,刚从大学毕业的高市进入政经塾学习。当时的她无家族资源、无政治导师,但在茅崎的四年让她与日本政治的现场接轨,也让她结识到日后影响其生涯的重要人脉。随后,她赴美留学,从美国国会的研究助理做起,逐步回到日本政坛。她的“起点”,正是那段看似平凡的塾舍生活。

外界或许夸大了政经塾的“神秘力量”。它确实为许多年轻人打开了政治之门,却不保证每个人都能走到权力顶端。政经塾的价值,不在于制造政治明星,而在于让理想与现实发生正面的冲突,让年轻人以四年的时间理解“公共”的重量。

近年,政经塾依旧在招生。每年春季都会迎来新塾生,年龄多在二十多岁。无论是东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还是地方公务员、创业者,都要经历层层面试与笔试。录取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信念。 有时,也会录取来自海外的青年——包括中国、韩国、欧洲等地。

他们用流利的日语,与日本塾生同住同学,研究社会问题、地方创生与国际共生的课题。 四年之后,他们带着不同的方向离开:有人走入政界,有人留在教育和公益领域,有人回到地方,做基层变革者。无论去向如何,他们都带着一种共同的气质——温和、坚韧、具有公共心。
如今,日本社会依然在变动。经济复苏与社会分裂并存,老龄化与地方衰退的问题日益严峻。茅崎那所静默的学塾依旧矗立着,像一面不太显眼的旗帜。
松下幸之助的那句话,仍刻在塾门石碑上: “欲治国者,先修其身。” 四十多年过去,那些从这里走出的人,或许意见不同,立场各异,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那位老人当年的问题—— 怎样的政治,才能让国家重新找回灵魂。

这里小编不由想起马某的湖畔大学,不知道是否也是受了“松下政经塾”的启发。
目前松下政经塾报名途径是: 在官网填写申请表 + 提交书面资料。
需提交的文件包括:
志望理由书(说明为何希望入塾、想实现怎样的社会理想)
履历书(学历与社会经验)
推荐信或介绍信(可选,但有助于加分)
照片、健康证明等附加资料
整个选拔过程分为三阶段:
书面审查(書類選考) 重点看志愿动机与人生观。政经塾非常重视申请者的“心志”而非头衔。
面试(面談選考) 一般分两次:第一次为小组讨论与基础面谈;第二次为个人演讲与深度访谈。 面试官通常为现任塾长、前辈塾生、教育顾问等。
最终选考(最終選考) 包括即兴演讲、小论文、现场问答等。重点评估人格、责任感、表达力与社会关怀。
最终录取人数通常为5~10人左右,真是比考哈佛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