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6日凌晨1点40分,日本京都的秋夜原本宁静。JR京都站对面的地标酒店「都酒店 京都八条」突然传出火警。

起火点位于二楼的一间客房。火光从窗户蹿出,黑烟顺着风蔓延。几分钟后,整栋酒店的警报响起,近2000名旅客被紧急疏散。

京都消防署接警后迅速赶到,火势在半小时内得到控制。所幸无人受伤,但惊慌的场面让许多旅客心有余悸。
据调查,起火房间住着两名30多岁的中国女性。她们在休息时闻到焦糊味,发现是一枚充电中的充电宝冒烟起火,立即报警。酒店工作人员随即拉响警报,启动应急预案。

几分钟内,警铃声贯穿走廊。旅客们穿着睡衣、拖着行李沿安全通道撤离到酒店前广场。有人披着外套瑟瑟发抖,有人忙着打电话确认护照是否还在房间里。
“我在睡梦中听到广播喊‘二楼着火’,什么都没拿就跑了。”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60岁男性旅客对记者回忆。

那一夜,京都的街头挤满了避难的旅客。酒店门口灯火通明,消防车的红光在玻璃上闪烁。火警广播反复播放着日语提示——“2階で火事が発生しています!(二楼起火)”。

京都消防局初步判断,火源来自正在充电中的移动电源。警方与消防正在对具体产品型号及电芯状况进行检验。

这起小规模火灾迅速登上日本热搜,“京都酒店火灾”“中国游客”等关键词引发讨论。

部分日本网民质疑“又是中国制造的电池”,也有人指出,移动电源起火并非特定国家问题。日本消防厅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日本境内因移动电源引发的火灾事故已超过百起。

类似事件在亚洲其他地区也屡见不鲜。
近年来,日本、韩国及东南亚都发生过类似事故。去年大阪一家胶囊旅馆因旅客边充边玩手机导致锂电池爆燃,造成6人轻伤。今年7月,韩国仁川机场也曾出现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起火,所幸被安检人员及时扑灭。

锂电池的危险在于它的隐蔽。一个外观看似普通的充电宝,内部却储存着巨大的能量。如果电压不稳或散热不良,瞬间就可能变成小型爆炸源。

在日本,移动电源必须通过“PSE”认证方可销售。中国也有类似的“3C认证”,但部分廉价产品仍在网络渠道流通。旅行者往往图轻便、图便宜,却忽视了这些隐藏风险。

消防专家提醒,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使用移动电源时都应注意:
不要长时间充电或整夜插电;
避免边充边用;
不要将充电宝放在枕头、被褥下;
尽量选择有安全认证的品牌。
出国旅行时,也要留意航空公司规定:充电宝必须随身携带,禁止托运。
火被扑灭后,酒店临时关闭部分楼层检查线路。天亮时,街道重新恢复宁静。
有时候,意外并不来自远方,而是来自我们手中的小物件。在如今快节奏的旅行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安全,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里。

好在这场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所有旅人而言,都是一次提醒。 每一次插上充电线的瞬间,也许都该多留一点心,灾难总是来自疏忽大意……
谁都不想碰上“万一”,所以稍微注意点,麻烦的事就少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