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上周约710万人出现症状,新冠“弗兰肯斯坦”变异株占主流

随着天气转凉、室内活动增多,德国本季呼吸道疾病进入上升阶段。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在10月2日发布的最新监测报告显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数在过去数周持续攀升。根据民众自报数据推算,仅上周就约有710万例呼吸道感染。

目前主要传播的病原包括鼻病毒(Rhinoviren)、冠状病毒、以及主要在儿童中流行的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viren)。严重病例数量暂时不高。

新冠感染小幅上升,发病率约为500/10万居民

RKI指出,新冠感染数近几周有所增加,但仍处于低位。全国估算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500例。在部分监测系统中,疫情增长势头开始放缓。过去几年中,流感高峰通常在翌年1月才出现。

症状相似,难以自行区分流感、感冒或新冠

喉咙痛、咳嗽、流鼻涕、头痛或四肢酸痛是多种感染的常见表现。汉诺威医学院感染学专家霍滕塞·斯莱沃特(Hortense Slevogt)指出,仅凭症状个人很难判断是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还是RSV(呼吸道合胞病毒)。

RKI数据显示,新冠患者出现发热的比例高于普通感冒;流感发病通常较为突然;RSV感染则可能因咳嗽等症状持续超过四周,尤其在儿童中明显。

何时需要检测? 斯莱沃特表示,对高风险人群、症状严重或需要明确治疗方案时,PCR检测仍是最可靠的方式。抗原快测在病毒载量高时较准,但若阴性而仍有疑虑,应在48小时后再次检测或进行PCR。她提醒,过期测试盒的结果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主流变异株为“Stratus”(俗称“弗兰肯斯坦”)

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Omikron分支XFG(俗称“Frankenstein”或“Stratus”)占德国新冠感染比例高达82%。这一变异毒株主要在上呼吸道复制,传播速度较快。患者初期常报告声音嘶哑、喉咙疼痛等症状。

不过,RKI表示,目前并未观察到公共卫生风险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同样将其风险评估为“低”。尽管重症病例仍存在,但总体远低于疫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中。

多种疫苗可用 专家呼吁高危人群及时接种

针对流感、RSV和新冠的疫苗均已可用。德国联邦公共卫生研究机构代理负责人约翰内斯·尼森(Johannes Nießen)强调,接种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常规建议(Stiko)包括:

新冠加强针: 推荐60岁以上人群及有基础病的成年人在秋季接种。现有疫苗对Stratus变异仍有效。

流感疫苗: 与新冠加强针可同时接种,建议同样适用于高危群体。

RSV疫苗: 适用于75岁以上人群,以及60至74岁中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士。通常在10月至次年3月流行季前接种。 新生儿及婴儿可通过注射抗体获得保护。

斯莱沃特指出,呼吸道感染也会提高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疫苗接种可间接降低这一隐患。

未来几周疫情如何发展?

目前无法准确预测本季感染规模。专家认为,新冠病例数可能在未来数周继续缓慢增长,而流感季通常从11月或12月才正式开始。

流感和新冠疫苗可在以下地点接种:

全科与专科诊所

企业门诊

健康管理局

多数参与疫苗计划的药房

10月8日(周三),德国多地药房将延长营业时间,提供联动式新冠与流感疫苗接种。部分家庭医生也将同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