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些巴黎ATM!看似方便,其实是“吞钱机器”?

在巴黎旅行,本以为浪漫街头只有咖啡香和艺术气息,没想到连取个钱都可能会踩坑!

最近,《Le Parisien》的一则视频揭露——在巴黎某些自动取款机(ATM)前,游客一不留神,就可能多付出四倍手续费!

你没听错,是四倍!

那些藏在景点、地铁口、便利店旁的机器,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有些并不是银行的,而是由私人公司运营的“独立 ATM”。它们靠手续费和汇率差赚得盆满钵满。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Le Parisien》的视频实验里,记者和一位来自美国的 Gabriella一起测试了几台机器。

结果确实是让人惊呆了!同样取现金,法国银行卡几乎没手续费,而外国卡用户要多付近4.95 欧元,可能还要面对“汇率转换陷阱”。

机器屏幕上看似友好地提示:“是否希望以美元显示金额?”听起来贴心,实则可是暗藏杀机!这是所谓的动态货币转换(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 DCC),就是说机器会以极不划算的汇率换算,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多花几欧。

曾经还有一位英国游客抱怨说取了100欧元,账单上却显示着115英镑,无形之中ATM居然收了10%的手续费!真的说它是吞钱机器一点都不过分了!

那为什么这些ATM机器越来越多呢?主要是因为法国近年来银行网点减少、维护成本高,银行就逐步撤掉部分 ATM。有数据显示,过去六年全国 ATM 总量减少约20%。这不,空出来的位置,自然就被私人运营商“填补”了!

他们通过租下商铺外墙、地铁出口、纪念品店旁边的空间,安装自己的机器。这些机器外观没什么区别,有时甚至贴着“Cash Available”“ATM 24h”等英文标签,看起来“更国际化”,但实际上并不属于任何银行系统,收费标准和透明度也变得模糊起来。他们的收费模式是“手续费 + 汇率差 + 本币转换”三连击!

固定手续费:每次取款先收一笔固定费用,通常是 4-5 欧元。

本币转换(DCC):系统自动提供以美元、英镑或人民币显示金额的“便利”,汇率却远高于银行标准。

汇率差价:机器运营商与结算银行之间再赚一层汇率浮动的利润。

也就是说,这些看似只是“多几欧手续费”的机器,其实背后有一整套精心设计的收费逻辑。

而更糟的是,这套机制并不总受到法国银行监管局(Autorité de Contrôle Prudentiel et de Résolution, ACPR)严格监管。

理论上,它们必须明示费用,但实际上提示往往藏在小字或翻译不清的选项里。

再加上游客语言不通、赶时间、对法国系统不熟,常常一键确认,就很容易掉进“汇率陷阱”。

所以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大家注意啦!首先在游客最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卢浮宫、香榭丽舍大街、巴黎圣母院这些景点,要尽量避开这些ATM机,取钱一定要选择正规安全的银行!其次,可以拒绝系统推荐的“本币结算”(DCC),直接选择以欧元支付,能省下不少汇率差!还要特别注意屏幕提示的小字信息,尤其是英文或多语言界面,隐藏收费往往就藏在那里。最后,还是建议大家提前准备部分现金,或使用带有国际免手续费功能的银行卡(如 Revolut、Wise 等)。

巴黎很美,但钱包也要“安全着陆”。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避开不必要的花销,把钱花在更值得的地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