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新总裁,成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执政党领袖。这本来该是象征“时代进步”的时刻,但日本舆论却炸了。最先开口的,不是政敌,也不是海外媒体,而是日本女权界的代表人物——上野千鹤子。

10月5日,高市胜选刚刚公布,上野就在X上写道:“听说日本可能要迎来首位女性首相,但我一点也不高兴。”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泼在刚沸腾的热锅上,立刻引爆全网。有人说她太刻薄,也有人说她太清醒。短短几个小时,这条帖子就拿下几千个赞,评论区成了关于“女性意味着什么”的大讨论现场。

上野千鹤子是谁?她是日本女性学、社会学的权威人物,也是东京大学的名誉教授,被称为“日本女权主义的灯塔”。她在日本是学界偶像,在中国也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她的《靠自己活下去》《女权主义是什么》《厌女》等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中文读者。

那句“不是女性不努力,而是社会不允许女性成功”,在两国的社交媒体上都被反复引用。她一生反对父权结构、反对被定义为“贤妻良母”,主张女性要有选择权,要能活成自己。也正因为如此,当这样一位终身为女性发声的学者,在看到日本史上第一位女总裁时,却说出“我不高兴”,才格外刺耳。

上野后来补了一句:“明年日本的性别差距指数排名大概会提高吧,但那并不代表日本政治会变得对女性友善。”这句话道出了她真正的不安——她并不是反对女性掌权,而是不相信“用父权的逻辑上位的女性”,能带来真正的平等。世界经济论坛那张“性别差距指数排行榜”,对她来说只是个数字,不是现实。日本的职场、家庭、政治结构,仍然被一层看不见的天花板压着。一个“拼命干活”的女总裁,听上去励志,但更可能让旧观念焕了新装:女人也得像男人一样拼命,才配被尊重。

高市早苗的人生确实跟她完全不同。出身普通家庭,没有背景,也不是名门之后。靠打工交学费上完神户大学,当过新闻主播,照顾过病重的丈夫,还带三个继子女。一路磕磕绊绊,最后在自民党的男权体系里杀出一条路。

她信奉的,是“靠自己干出来的努力主义”。这让不少日本人觉得她真诚、有韧劲,但在上野眼里,这种“个人奋斗的成功”,反而是制度问题的遮羞布。它告诉人们:只要你够拼,就能成功——却掩盖了多数女性根本没有条件去“拼”的现实。

当高市在就任演说里说出“我要抛弃工作与生活平衡”时,保守派拍手称快,觉得这是领袖的气魄;上野和女权派却冷笑:“丢掉平衡的代价,永远是女人自己在付。”她们担心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那股熟悉的味道——勤奋是美德,牺牲是荣耀,一切都要为家庭、为国家、为别人“再忍一下”。在她们看来,这样的女性首相,不是女权的胜利,还是父权结构的胜利。

上野还补了一刀:“这下选择性夫妇不同姓又要遥遥无期了。反对不同姓的人,到底在忖度谁?”这话几乎是点名。高市反对修改户籍法,只支持女性在名片上使用旧姓。对上野来说,那是假平等,是“给男人看的温柔进步”。两人理念的分歧,其实是一种深层的否认:一个相信要先改制度,女性才能自由;另一个相信即使制度不变,也能靠自己翻身。

几十年来,日本社会对女性的友好并没有多少实质进步。上野千鹤子从年轻讲到白发,讲的还是同一件事——“女性要有选择”,可现实是,她讲了一辈子,日本也没变多少。如今他们终于迎来一个“女首相候补”,却仍然是那套“拼命、牺牲、无怨无悔”的昭和精神。看上去是女性登顶,其实是旧体系换汤不换药的包装。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这场争论让人更清醒:所谓“平等”,不是换个性别去延续旧逻辑,而是让人能以自己的方式被尊重。高市早苗的出现,也许让日本政治看起来更“多样”,但她的胜利,并没有让女性的处境更轻松。那种看似闪亮的“女性崛起”,可能只是另一种保守的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