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局客服主管林生贤(左)和柜台执行员林文浩(右)在工作上时时保持机警。林生贤说,服务人员会尽量帮助年长者解决问题,例如有些年长者不会冻结银行户头、重设SingPass等,必要时柜台人员甚至会和他们一起到银行去。 (邬福梁摄)
一名妇女到公积金局柜台要求领出存款,说是要交给“律师”帮她追回之前被骗走的钱。柜台人员一听不妙,最终帮助她避开了二次上当,保住最后一笔养老钱。
2024年12月的一天,一名妇女到裕廊的中央公积金大厦,告诉客服柜台她要取出一笔钱。客服执行员林文浩按例提醒了一句“最近有很多诈骗”,就打开了话匣子,妇女讲述一段她的受骗经历。
林文浩日前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这名妇女当时透露,她在2023年曾经掉入投资骗局,被骗光银行账户里的6万元,这次提款就是为了付钱给“律师”,帮她追回骗款。
林文浩当时马上察觉不对劲,这很可能又是一次诈骗。“我甚至怀疑这会不会是同一个骗子。”
他于是追问这名妇女是否见过“律师”本人,还告诉她“追回骗款”的服务在本地根本不存在。他建议她马上报警,可是对方不相信。于是,林文浩向主管林生贤报告,让他协助劝说。
林生贤受访时说,那名妇女寄望这名“律师”能帮她追回被骗走的钱,殊不知这又是一个骗局。“当她知道真相后,脸上满是失望和不敢相信。”
涉公积金骗案占总诈骗案不到0.1%
数据显示,2024年,涉及公积金的骗案占总诈骗案不到0.1%。这相信与公积金反诈骗小组的努力不无关系,小组的目标恰恰是要把涉及公积金的骗案维持最低水平。2024年的总诈骗案达5万1501起,涉及的款项高达11亿1240万元,写历史新高。
2023年,公积金局集合属下各部门人员,成立反诈骗小组,紧盯诈骗手段如何变化,这两年来也推出多项针对性措施,包括“每日提取限额”和”公积金提款锁”。2025年4月起,公积金局也统一外拨电话号码(6227 1188),帮助公众识别来电真伪。
郭永匡和郑丽玲是小组成员。他们受访时说,这些调整和新措施都不是轻易做出的决定,而是小组根据详尽的数据分析,并参考公积金会员和业界的常规提款模式得出的结论。
他们透露,如今,未经授权的公积金提取基本上已经杜绝,但类似“自愿转账”的诈骗是新挑战。尽管至今未发现有人冒充公积金局职员而得逞的案例,但小组坚持保持高度警惕。
郭永匡(左)和郑丽玲指出,尽管目前尚未发现成功冒充公积金局职员的案例,小组仍保持高度警惕。(梁麒麟摄)
要确保“自愿转账”等诈骗手法不会成功,除了后端的努力,柜台职员等前台人员的配合也很重要。
每天遇一两起可疑情况 柜台职员陪年长者去银行
林生贤就说,柜台团队每天接待450人至500人左右,每天至少会有一两个类似的可疑情况,还有不少人特地来核实接到的电话和信息。
“例如,我们最近听说有人收到自称银联的来电,说必须用公积金充值,不然金额都会不见。”
他在岗30多年,从未见柜台职员的职责像现在这样重,不仅要留意来者的神态、无论要领取多少钱都要加以询问,必要时还须扮演“辅导员”的角色。
虽然如今绝大部分的公积金处理和交易已经可在线上进行,但很多年长人士仍会选择到柜台弄个明白。
林生贤说:“在我们提醒提防受骗时,有些人会觉得公积金户头里是他们的钱,为什么我们要干涉这么多。遇到这种情形,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沟通,花点时间打开他们的心房。”
工作人员还会尽量在这些年长者还在公积金大厦时,帮他们解决后续问题。例如,有些老年人不会冻结银行户头、重设SingPass等,必要时柜台人员甚至会和他们一起到银行去。
林生贤说,工作人员不会因此觉得麻烦。“其实,我们收到问询是好事,表示大家防诈意识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