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布列塔尼的圣布里厄(Saint-Brieuc)市,有一台放射检查床,默默工作了12年。
看上去它和别的机器没什么不同,却在12年间,悄悄地让667名病人接受了超过参考标准四倍的辐射剂量。而在这些病人中,有451名是孩子。
一切直到2024年12月2日才被揭开。
那一天,一个8岁孩子来做尿道放射检查,放射科医生看到报告里,孩子的受照剂量异常。不是“稍微高”,而是“高得离谱”。

医院很快就上报给法国核与辐射安全局(ASNR)。
20天后,调查结果出来:自2012年这台机器安装以来,所有在它上面做过膀胱、尿道、消化道、结肠检查的病人,都被多照了。机器的参数自始至终就错了。
这意味着:12年来,无数家庭带着孩子来做检查,却没人想到,他们获得的不是精准诊断,而是超额的电离辐射。
罪魁祸首是参数设置。按设计,这台Apelem Platinum机器应该以“脉冲模式”运行,就像拍照一样,一次快门一张,既能满足需要,又能减少剂量。
然而它被设置成了“连续模式”。什么意思?就是相当于录像,一直开着快门,画面不断刷新,患者每一秒钟都在额外“挨打”。结果就是:
图像数量翻倍,辐射剂量翻几倍,患者无形中多吃下了“不必要的X光”。
最终统计:这些孩子和病人平均接受的剂量,是参考标准的四倍。

最让人震惊的地方是,12年里为什么没有人发现问题?
答案很无奈:环环失守。
从201到2016年的这四年里,机器没有记录患者剂量,完全是“黑箱操作”。没人知道病人到底被照了多少,主打一个无数据可查。
2016年后,系统开始部分记录,但剂量信息常常不完整。报告要求必须写明剂量,但通常执行不到位,数据残缺。
此外,医院的放射技师更替频繁,新人没接受足够培训,老问题自然没人盯紧。 虽然医院要定期上报数据,尤其是儿童剂量。但圣布里厄医院并未做到,监管形同虚设,没及时发现。一句话:机器错了、数据没记全、人也没注意,外加监管缺位,才让错误在12年里一再发生。

在过去的12年里,这台机器主要用于膀胱或尿道放射检查,消化道造影,以及结肠X光。
这些检查中,大量患者是儿童。因为儿童更容易出现泌尿或消化系统问题,医生往往会选择X光作为诊断手段。
所以结果就是:12年里,超过450个孩子在这台机器上接受了检查。他们比成年人更脆弱,却承受了更多风险。
至于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自然是剂量究竟有多高?会不会立刻出事?对此,医院给出的答案是,剂量虽然超标,但仍在“低剂量”区间,单次不超过100毫希沃特。换句话说,不会在短期内引发急性辐射病,不会当场出问题。

话虽如此,可长期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电离辐射可能导致基因损伤,随着时间推移,增加癌症的概率,更何况儿童尤其敏感,风险相对更高。
法国辐射安全局给出的评估是:“风险低到很低”。
可“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尤其当这个风险是12年累积造成时。
今年8月底到9月初,一共有667名患者陆续收到了医院的信。信件内容大意是:
当年做的检查剂量超标,但不会有短期健康问题,不需要额外医学随访,如有疑问,可联系医生。主治医生也被告知,以便患者追问时能有解释。
这封信既是通知,也是安抚。但对一些家长来说,“未来癌症风险增加一点点”依然足以让他们夜不能寐。

此外,ASNR也宣布,2026年将在全法范围内开展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是儿童放射学检查。目标很明确,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让医院加强“辐射安全文化”,以及强化数据上报和设备校准。
或许,对孩子们来说,他们什么都不记得,只记得当年去医院“照了个片子”。但对父母而言,这可能会是一份无法抹去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