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总人口破611万、5.8万公民PR获批、超5万外国人入境…

(9月29日),新加坡国家人口及人才署重磅发布了《2025年人口简报》,信息量可不小!

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不少小伙伴密切关注这份报告,想从中了解移民政策、PR动态和人口趋势。

快来看看截至今年6月的最新数据:

总人口:611万人,比去年增长1.2%

公民人口:366万人,微增0.7%

永久居民(PR):54万人,略减0.2%

非居民人口:191万人,增长2.7%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想掌握第一手新加坡人口动态?关注新加坡万事通,带你轻松看懂数据背后的故事!

01

新加坡611万人创历史新高

但人口增速放缓至1.2%

根据昨天(9月29日)发布的《2025年人口简报》,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总人口为611万2000人,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人口增幅仅为1.2%,相比去年同期的2%有明显回落。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其中,公民人口稳步增长至366万,一年内新增约2.3万人。

这366万人中,种族比例仍保持稳定:华族(75.5%)、马来族(15.1%)、印度族(7.6%)及其他(1.4%)。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从这一数据来看,新加坡总人口自去年首次突破600万后,增长步伐正在放缓。

02

新加坡7万新人来源揭秘人口增长主要靠外国人

新加坡今年新增的约7万人口,主要来自哪里?答案是:非居民人口。更准确来说,是外籍劳动力。

数据显示,这7万新增人口中,有高达5万人是非居民,而公民和PR的净增长合计约为2万人。

深入分析这5万人,我们发现一个关键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持各类工作准证的外籍员工,尤其是在组屋、樟宜机场T5等重大基建项目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建筑业WP持有者。

其余三分之一是外籍帮佣、外籍学生和亲属。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目前191万非居民身份分布如下:

·工作准证(WP)持有者:44% (建筑业、海事造船业和制造业23% + 其他行业21%)

·长期探访及家属准证(LTVP/DP):15%

·外籍帮佣:16%

·就业准证(EP):11%

·技能准证(SP):9%

·学生证:5%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显然,新加坡的发展依然离不开外籍人士的多元贡献,从基础建设到高端领域,持续敞开大门。

03

2.3万公民、3.5万PR获批

但新加坡PR总人数减少0.2%

最新发布的《2025人口简报》揭示了新加坡移民的最新动态:去年共2万2766人获成为公民,3万5264人拿到PR。

对比过去十年,我们发现:现在新加坡移民局每年批准的公民和PR人数更多了。近5年(2020-2024年),每年平均有2.13万人成为公民、3.3万人拿到PR;上一个5年(2015-2019年),每年平均有2.05万人成为公民、3.17万人拿到PR。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如此大批量的情况下,PR总人数反而从54.49万微降至54.38万。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这说明,除了大部分新PR的加入和部分旧PR转公民外,新加坡的这个“PR池”出现了明显的“流出”。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有一部分PR群体选择了离开新加坡或放弃身份。PR身份不再是被所有人紧紧握住的“终点”,其流动性正在增加。

04

PR/公民申请揭秘!

这些人才是“通过大户”

看到最新获批的公民和PR数据,很多人好奇:社交媒体上总是一片“被拒”哀嚎,但每年都会有数万人获批。

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功?

根据《2025人口简报》,我们勾勒出新获批公民与PR的“群体画像”,主要有以下三大特征:

特征一:年龄要趁早

公民:约30%在20岁以下获批,意味着从小在新加坡生活、读书的路径成功率极高。

PR:21-30岁的年轻人是绝对主力,占比高达33%,可见新加坡对年轻劳动力的偏爱。

特征二:来源地集中

新公民和PR中,来自东南亚(约64%)及其他亚洲国家(约30%)的占比合计超过90%,文化相近性是重要优势。

特征三:学历是硬通货

公民中81%拥有高等教育学历;PR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5%。中学及以下学历者占比已不足20%。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综合来看,新加坡的移民政策明显向“年轻、亚裔、高学历” 人才倾斜。如果您符合这些特征,成功几率将大大增加!

05

新加坡老龄化加剧

每5人就有一名是老人

你是不是也觉得,新加坡人口突破611万,老龄化问题应该能缓一缓?

然而,现实恰恰相反。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年人口简报》,新加坡的人口结构仍在持续“变老”,老龄化速度甚至比许多人预想的更快。

65岁及以上公民占比,从2015年的13.1%上升至2025年的20.7%,意味着每5名公民中,就有一位是乐龄人士。

80岁及以上公民人数,在十年间从9.1万增至14.5万,增幅高达60%。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公民年龄中位数从去年的43.4岁提高至43.7岁,社会整体“年纪”仍在增大。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容忽视,那接下来的趋势更值得警惕:预计到2030年,约四分之一(23.9%)公民将是65岁及以上的年长者。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这意味着,每2.4名适龄公民将需抚养一名老人。社会抚养压力将进一步加重。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老年比例攀升、高龄人口激增、年龄中位数上升…

人口问题,犹如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顽疾”,在通货膨胀之外,成为影响新加坡社会活力与财政可持续性的又一关键制约。

06

新加坡新生儿略增但生育率、结婚率仍在低位虽然新加坡老龄化严峻,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去年新加坡公民新生儿数量略有回升,达到29,237人,比2023年微增1.2%。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对正在大力“催生”的政府来说,算是个小小的安慰。

但整体来看,新加坡居民生育率仍维持在0.97的低水平,远低于人口更替水平,低生育率的根本问题并未扭转。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与新生儿略增形成对比的是,新加坡人结婚的意愿似乎在减弱。

2024年公民婚姻总数仅为2万2955起,比2023年下降5.7%。虽然仍比疫情前略高,但回落趋势值得关注。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与此同时,本地人首次结婚的年龄继续推迟:男性和女性的首婚年龄中位数分别是30.8岁和29.1岁,都比10年前更晚。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更值得关注的是生育结构的变化。

过去20年间,40-49岁已婚女性中,未生育的比例从6.7% 升至14.4%,只生一孩的比例从15.9% 升至22.8%,育有至少三名孩子的女性比例从34.5% 大幅下滑至20.6%。

这意味着,不仅人们结婚意愿低,生育意愿也在降低,少生、不生的家庭越来越多。

图源: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

面对这一趋势,新加坡政府表示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最近推出的“多子女家庭计划”,从住房、托育、经济等多方面,支持人们组织家庭、生儿育女。

07

新加坡人口困局

生育率拉不动,只能靠移民

最新发布的《2025年人口简报》揭示了一个现实:新加坡正面临严峻的人口结构挑战。

一边是持续走低的生育率,另一边是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进程。数据显示,新加坡居民生育率已跌至0.97,远低于人口更替水平;而65岁以上公民占比却突破20%,社会抚养压力持续加大。

这意味着,单靠本地“自产”人口,已无法支撑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对这一困局,引进外来人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选择。

有媒体称,人口简报明确指出:移民将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对人口结构的影响,防止人口长期萎缩,新加坡政府将继续保持“适度的移民步伐”。

这一方向,其实早有预示。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多年前就曾直言:“如果无法扭转生育率下跌趋势,新加坡将会垮掉。”

他当时就提出两条出路:一是承认非婚生子女;二是引进移民。如今看来,新加坡正坚定地走向第二条路。

从近十年数据来看,新加坡PR获批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两年,每年约有3.5万人成功获得永久居民身份,显示移民政策正在适度放宽。

数据来源:新加坡移民局

人口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在“自己生”与“外面引”之间,新加坡的选择已十分清晰。

08

低龄留学新加坡

是通往新加坡PR的“快车道”

新加坡最新人口数据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趋势:教育,正成为移民新加坡的重要路径。

在新加坡611万总人口中,约有9.55万为非居民学生,占比约5%。这一数字不仅印证了新加坡作为全球教育中心的强大吸引力,也反映出其开放的教育政策和优质资源,正持续吸引着国际家庭。

且新加坡的眼光并不局限于当下的人才。通过优质教育体系将留学生“引进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未来的潜力人才“留下来”。

以万事通对新加坡的了解来看,接受新加坡本地教育越早、越长,越容易拿到新加坡PR或公民身份。

如今,在新加坡留学的外国学生,只需通过一项国家级考试,如PSLE、N水准、O水准、A水准,或进入IP计划就可以申请PR啦。

而且陪读的人选,也从之前的仅限陪读妈妈、奶奶、外婆,拓展到爸爸、爷爷、外公也能来新加坡陪读了。

如今的新加坡,正站在人口政策的十字路口:既要靠移民填补当下的劳动力缺口,也要靠教育吸引未来的潜力人才;既要鼓励本地人生育,也要为外来人才留下扎根的通道。

而这,正是我们的大好机会!不管移民还是定居,都不可错过。

通心粉们你是否也在这张人口地图中,看到了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