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200万人口续命财政? 非洲或成新西兰移民主力, 财政部预测引震荡! 房贷利率再刷新低

新西兰财政部近期发布的《长期财政声明》(LTFS)令人担忧:按目前趋势推算,到2050年净核心债务将超过GDP的100%,并在之后15年攀升至200%。财政部上调移民预测稳财政

这一债务水平虽然堪称灾难,但其实已经经过“美化”,主要归功于财政部上调了未来移民流入的假设。财政部在报告中建议通过高水平的移民来维持税基和GDP增长,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压力。换言之,大批新移民缴纳的消费税、所得税和公司税,被视为防止债务危机提前爆发的关键。

财政部此前低估过移民对人口的贡献。早在2006年第一版LTFS中,财政部假定新西兰每年净移民仅1万人,然而实际情况是之后多年平均净移民达到该数字的三倍以上。国家党政府执政九年,净移民累计约25万人,工党政府六年净移民达27万人,其中2023年一年就净增10.8万。在2023年边境重开后,净移民更创下年增13.57万的历史纪录。

财政部在最新预测中提出了更激进的移民情景:未来25年再净增100万移民,使2050年总人口达到670万,并在此后保持高水平移民,到2065年使人口达740万左右。

据此,净债务占GDP比重可被控制在约200%,而不至于进一步失控。这实际相当于财政部变相“建议”今后每年平均净移民4万人,远高于以往的保守估计。不过,有评论人士尖锐地指出,各届政府依赖移民来粉饰总GDP数字,以掩盖人均GDP下降的现实。

然而,要在未来25年再吸引100万新移民非常困难,因为全球生育率持续下降意味着潜在移民来源正在萎缩。

技术移民新政:能否扭转颓势?

实际上,过去一年中,新西兰的净移民人数已经大幅回落。面对移民增速放缓,政府也在积极调整政策。

上个月,新西兰政府对技术移民六分制(SMC)进行了升级,宣布在现有基础上新增两条通道:一是技能工作经验通道,允许具备长期相关经验、且在新西兰有一定年限就业记录的申请人申请居留;二是技工与技术员通道,专门面向拥有相关资格并具备数年经验的技术人才。

同时,政策还微调了积分权重,提高本地高等学历的加分,降低了对新西兰工作经验的年限要求,并取消了居留时需满足更高工资门槛的附加条件。政府预计这些措施将从2026年中起正式生效。

不过,要达到财政部设想的目标,新西兰可能需要出台更具吸引力的综合举措,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居住成本等,单靠移民政策放宽显然不够。

全球人口红利消退:未来移民将从何处来?

更大的变数在于,过去主要向新西兰等移民国家输出人口的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东南亚地区,人口增长正迅速放缓。中国的总和生育率2022年降至约1.09,创下历史新低。即使是传统上人口高增长的国家印度,近年生育率也跌破2.0。

这种趋势意味着,新西兰过去大量依赖的亚洲移民来源将日渐枯竭。《经济学人》的分析预测全球总人口将在2050年代开始下降。届时全球人口增长的主要贡献,将局限于较贫困的非洲国家。

非洲崛起

当前全球生育率最高的十几个国家几乎全在非洲。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一些国家的生育率高达6以上。联合国预测显示,2050年前全球新增人口中将有一半来自非洲。更长远来看,到2100年,全球人口增量贡献最大的五个国家依次将是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坦桑尼亚,届时,非洲大陆的人口占比有望从现在的17%跃升至35%以上。

简而言之,全球人口大势决定了新西兰若要实现百万移民目标,目光必须越过惯常的来源地,更多地投向非洲和南亚的新兴人口大国。

国家身份认同的考验

当移民构成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新西兰社会也将随之改变。资深媒体人Matthew Hooton指出,如果财政部的预测成真,到2060年代新西兰约三分之一人口将在海外出生,在最大城市奥克兰这一比例甚至可能过半。

奥克兰未来或成长为一座拥有400万人口的多元大都市,高楼林立、地铁穿梭,新的社区中英语、普通话、印地语、阿拉伯语等各种语言交汇。在这样的场景下,新西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难免受到冲击。

移民带来不同的语言、宗教和风俗,新西兰将从一个主要由欧裔和毛利及太平洋裔组成的社会,演变成真正的文化“大熔炉”。

新移民在政治文化上的认知可能与现状有所不同。Hooton提到,公众对于君主立宪制和《怀唐伊条约》地位的看法都可能因人口结构改变而出现显著转变。

大规模人口增长将带来城市形态和日常生活的变化。奥克兰兴建大量公寓、高架交通取代了后院草坪,一些新西兰人珍视的“四分之一英亩生活方式”可能让位于都市化便利。

不过,从政治正确的角度出发,文化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新西兰本身就是移民社会。从19世纪欧洲移民、20世纪太平洋移民,到21世纪的亚洲移民,每一波新人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丰富了新西兰的文化图景。

全球移民争夺战

新西兰面临的人口挑战,并非孤例。Hooton指出,越富裕、越有吸引力的国家,人口下降得越早,对养老体系的压力就越大。未来的几十年中,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都会参与到国际人才的争夺。

事实上,一些国家已经未雨绸缪。

例如,加拿大作为传统移民大国,移民来源日趋多元化,除了印度和中国外,来自非洲的移民占比不断上升。2022年加拿大新移民的第四大来源国就是尼日利亚(仅次于印度、中国和阿富汗)。尼日利亚也是加拿大国际学生增长最快的来源地之一。

英国官方统计显示,2023年赴英留学的非欧盟学生中,尼日利亚人数达到3.9万,仅次于印度和中国,位居第三。尼日利亚学生所携带的家属人数甚至超过学生人数本身。

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传统上对移民态度保守,但面对急剧的人口下降,也开始松动政策。

日本指定“非洲故乡”引发强烈抗议

不过,在日本,最近的一起事件暴露出民众对于移民的抵触情绪。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为配合在横滨举行的非洲开发会议,指定千叶、爱媛、新潟和山形四个城市为“非洲故乡”,本意是加强与非洲的友好关系与交流。但消息引发严重误解,社交媒体上流传日本政府将为尼日利亚人提供特别移民签证的不实信息,甚至被非洲媒体报道为真。

结果木更津市政厅在三天内收到700多封抗议信,反移民言论在网络上迅速蔓延,舆论担忧大规模移民会威胁治安和社会安全。

面对争议,相关地方官员与市长纷纷澄清这只是人才交流,并无大规模移民计划。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亦公开辟谣,强调所谓特别移民签证是虚假消息,日本仅计划接收短期研修生,完成后将返回原国。

日本政府并已要求非洲多国更正相关报道,尼日利亚总统府随后修改文告。分析人士指出,当局使用“故乡”一词引发误解,容易让人联想到移居,建议未来应调整称谓以避免类似风波。

应当说,新西兰财政部揭示了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高水平移民几乎是维持财政可持续性的唯一出路,另一方面,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压力,使得这一目标充满不确定性。未来几十年,新西兰不仅要对外抢人,对内还必须解决住房、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现实问题。

房贷利率再刷新低

今天,Westpac和ASB相继宣布降息,其中Westpac幅度最大,多款利率达到全网地板价。

Westpac的18 个月期利率为 4.49%,三年期利率为 4.85%,四年和五年期均为 4.99%,这些都是市场领先水平。其余部分关键利率也有所下降,追平了其他银行的市场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Westpac 将所有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 5 至 20 个基点(bps)。其新的六个月期利率降至 3.55%,一年期利率降至 3.45%。

这些调整自 2025 年 10 月 3 日 起生效。

紧接着,ASB 将一年期固定利率降至 4.49%,与此前BNZ、ANZ和Westpac的下调一致。同时,ASB 也将 18 个月固定利率降至 4.49%,与Westpac同步。除此之外,ASB 今天的其他降息都不是市场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ASB 也同步下调了定期存款利率。

央行将在下周中审议官方现金利率(OCR)。市场目前预计降幅超过25个基点,但低于50个基点。因此,市场并不确定,在定价上,降50个基点与25 个基点的可能性几乎一样。

因此,储户需要为低于 3% 的利率提前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