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跨国巨头被曝撤资、全岛门店关停、大规模裁员...

如果你这几天路过新加坡滨海湾,一定会被那里的阵仗惊到!

这边是全球独一份的F1夜间赛,肾上腺素狂飙;隔壁的Token2049 Web3.0大会大佬云集,据说一口气来了2.5万人,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特朗普长子、以太坊V神、波场孙宇晨,到OKX徐明星、Pi Network范博士…你能叫得上名的圈内顶流,几乎全到齐了。

很多人都说,新加坡这是要“再火一次”,新一轮经济热潮眼看就要引爆。

但你绝对想不到,就在这片喧嚣之下,一股寒流正悄然蔓延——新加坡正迎来一场无声的“经济寒冬”!

全球投资公司Arena Investors关闭新加坡办事处、贡茶新加坡全岛停业、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将裁掉约500名新加坡员工…消息一个比一个冷。

热闹是他们的,而浪潮之下,新加坡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01

新加坡投资不赚钱?

全球投资公司Arena Investors

官宣关闭新加坡办事处

一记重锤落下。

最新消息,全球性多策略投资公司——Arena Investors,已正式决定关闭其新加坡办事处。

这家公司主要玩的是“机会型信贷投资”,说直白点,就是在市场里寻找特殊机会,做点高收益的借贷生意。但现在,它觉得新加坡乃至整个亚洲的“机会”不够香了。

于是,他们决定关闭新加坡办事处,此后新加坡团队的大部分职能,将由远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办事处一手接管。

为啥说走就走?据知情人士透露,核心原因就一条:“不划算”。

在Arena Investors看来,相比北美和欧洲市场,亚洲当下的投资机会,不仅风险回报率偏低,整体的项目规模也缺乏吸引力。简单说,就是赚得可能不多,但操心一点不少。

所以,总部决定把资源重新分配到其他市场。当然,公司仍坚称:“对亚洲有吸引力的机会持开放态度”……

02

新加坡餐饮业竞争太激烈?贡茶新加坡全岛停业线上线下门店全部关停

昨天(10月2日),新加坡奶茶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贡茶新加坡首席执行长亲自证实:“贡茶(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自10月1日起,不再担任贡茶品牌在新加坡的特许经营商。公司已关闭新加坡所有贡茶门店,并停止所有相关运营。”

消息一出,新加坡的奶茶爱好者们瞬间炸锅。更让人感觉真实的是:官网无法访问,Instagram、Facebook等社交账号全部消失,GrabFood和Foodpanda平台上,多家贡茶门店标注“已关闭”…

先不要慌,贡茶母公司出面回应,证实已与新加坡现有经营商结束合作。但强调了一个重要信息:计划在明年以“贡茶2.0”的全新姿态重返新加坡市场。

这听起来像是一次品牌的“战略性撤退”,而非永久退出。

为何昔日的奶茶巨头会走到这一步?市场专家点出关键:竞争太激烈了!

市场专家表示,行业竞争激烈,新品牌进驻加上居家饮食生意崛起,使成熟品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03

新加坡能源领域不盈利?

埃克森美孚新加坡大裁员

关闭办事处、超500人受影响

何止是餐饮业,就连能源巨头也顶不住了!

根据前天(10月3日)的官方消息,美国能源巨擘埃克森美孚宣布了一项关于新加坡业务的重组计划:

1. 办公室搬迁:将其新加坡办公室从目前的港湾坊,搬迁至先驱路的裕廊炼油厂。

2. 裁员:预计到2027年底,将在新加坡裁减10%—15%的员工(约500多人)。

公司发言人谨慎地表示,由于详细的规划和新组织结构的设计仍在进行中,10%—15%只是一个初步估算范围,并非最终确定的数字。

这番表态,无疑为内部的焦虑情绪埋下了伏笔。一场涉及数百个家庭的职业变动,正在悄然启动。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裁员并非孤立事件。此前已有消息传出,埃克森美孚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2000人。

04

新加坡科研不给力?

开业仅8个月

沃尔沃新加坡科技中心关闭

这或许是新加坡最“短命”的科技中心之一。

9月26日,瑞典汽车巨头沃尔沃正式宣布,将关闭在新加坡的科技中心。令人咋舌的是,这个位于加冷、占地近万平方英尺的机构,从今年1月正式启用算起,至今仅仅运营了约8个月。

当时,这个被寄予厚望的科技中心在开幕时聘请了15名员工,旨在推动沃尔沃在区域内的技术创新。然而,这场科技梦还没完全展开,就迎来了突然的终结。

沃尔沃此次的决定并非毫无征兆。早在今年5月,该公司就已全球裁员约3000人,波及研发、人力资源等多个部门。

专家警告,沃尔沃此次关停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无论在新加坡还是全球,都可能看到更多类似事件。

05

新加坡公关也不行?

We. Communications新加坡裁员7%

有经理仅上班两周就被裁

这股裁员潮的寒意,正蔓延至看似光鲜的公关行业。

9月26日,与微软关系密切的国际公关巨头We. Communications确认,因业务下滑,其新加坡办事处已进行裁员。

有知情者透露,至少20人被裁。但公司指出,仅8人被解雇,占员工人数的7%。无论哪个数字更接近真相,对团队士气的冲击都是巨大的。

We. Communications 的新加坡办公室

We公司的这次裁员,波及范围很广!受影响部门涵盖创意、数码、公关、营运、特别项目和整合营销等;创意团队首当其冲,裁员比例高达一半,近乎“腰斩”。

大多数被裁的员工是新进人员,但也包括至少一名总监级高层。受影响者中,有人入职不到一个月,一名高级经理甚至才工作两周。

事实上,这次新加坡办公室的动荡早有伏笔。今年6月,We. Communications就已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2%的员工。

06

半年就有1724家餐饮公司退场

新加坡更多行业正经历寒冬

你知道吗?以上这些巨头的撤离与裁员,仅仅勾勒出过去一周的裁员潮。

若将时间线拉长,便会发现这股寒潮早已渗透至新加坡经济的毛细血管,尤其是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餐饮业。

更早之前,连锁餐饮集团Prive已全线关闭所有门店;健康沙拉品牌Superfood Kitchen也关闭了其在来福士城的最后一家门店,并启动清盘程序。

这并非个例,而是一场行业性的退场潮:仅今年上半年,新加坡就有1724家餐饮公司黯然退场,比去年同期还多了7%。

回顾去年,餐饮业全年关闭3047家,已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照此势头,2025年全年的关店数恐怕将再次刷新纪录。

更不用说,进入2025年以来,新加坡已有187家本地企业接获庭令,被令清盘。

这场遍及新加坡多个行业的裁员潮,影响广泛。巨头收缩战线,中小企业在大浪中挣扎,新加坡的经济图景正在被深刻改写。

以下这些报道,或许能帮你深刻了解来势汹汹的裁员潮:

中国IP在新加坡杀疯了!1年3000家企业倒闭,一场来自东方的商业"降维打击"正席卷全岛

新加坡网友爆料:被某知名大厂不正当裁员,逼签“禁声协议”…

新加坡共享企业“龙头”停运大规模裁员!被裁员工:当天才接到通知...

新加坡一中国企业被美制裁清盘:闪电裁员超300人、被爆拖欠工资和赔偿金!

图源:Agoda Careers

07

新加坡经济究竟怎么了?

这么多大型企业关厂、裁员

这么多企业“离开”新加坡,表面上看,这是跨国企业的全球决策,甚至是AI冲击的结果。但深层次上,这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和技术变革多重因素驱动的结果。

【全球经济动荡预警】

随着特朗普宣布自10月1日起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涵盖医药、家居建材、重型卡车等多个关键领域,全球市场瞬间震荡。

作为高度依赖全球贸易的开放经济体,新加坡对全球市场波动极为敏感。关税冲击会波及与新加坡有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而影响它们对新加坡商品的需求。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也让这些国家可能牺牲现有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新加坡。

且新加坡作为全球电子、化工和制药供应链的关键枢纽,美国加征关税会直接打乱现有高效运转的供应链网络,导致一部分企业“退群”。

【运营成本高企逼退企业】

近年来,新加坡的房租、饮食、人力成本持续攀升,企业运营压力巨大。当全球总部需要削减开支时,成本高昂的分支机构自然成为重点审视对象。

【地缘政治与产业转移】

部分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出现向成本更低的邻国转移的趋势。同时,跨国企业为分散风险,不再将所有“鸡蛋”放在新加坡这一个篮子里。

再这么继续下去,裁员潮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为凛冽的经济寒冬在后方蓄势以待。

08

黄循财总理直面裁员潮:

企业倒闭是更新换代

但承诺“不抛弃任何一个人”

面对汹涌的裁员寒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国会发表了一场旗帜鲜明的讲话。

他没有回避阵痛,而是指出了一条残酷但必要的出路:拥抱更迭,拒绝“僵尸公司”,承诺“不抛弃任何一个人”。

黄循财明确指出,新加坡必须为“更多的流失”做好准备。经济的活力源于优胜劣汰,允许经营不善的公司倒闭,是生态系统更新换代的必要一环。

他直言警告:过度保护企业,只会催生大量依靠人为输血的“僵尸公司”,它们苟延残喘,却扼杀了整个社会的创新与活力。

“这不是我们想走的路。”黄总理强调。

他表示,新加坡人必须为更多的更迭做好准备。大家不仅要庆祝成功,更要学会接受失败。只有通过不断试验,才能诞生更多创新公司。这个过程必然伴随不适与不安,但却是创造新价值、最终为国民带来更好工作的必经之路。

而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为新加坡人提供足够保障,确保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让我把话说清楚,我们的焦点必须是工人,而不是工作。企业可能会倒闭,工作可能会消失,但每一名工人、每一名公民都重要。没有人会被抛下!”

黄循财总理的这番表态,清晰地划定了新加坡政府的角色:不保护每一个岗位,但必须守护每一位新加坡公民,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为他们托底。

09

万一被裁了怎么办?

新加坡这些“安全网”为你兜底

黄循财总理承诺“不抛弃任何一个人”,这并非一句空话。对于不幸被裁的员工,新加坡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

1. 公司必须做的——强制通报

根据新加坡的《负责任裁员指导原则》,拥有至少10名雇员的公司,在发出裁员通知后,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向人力部(MOM)提交《强制性裁员通报》。

若忽略此步骤,可能引起监管部门审查。

2. 你可能有的权益——遣散补偿

法律虽不强制,但政策指南有建议:对于服务期满2年的员工,政策建议公司支付遣散费。补偿标准通常是按服务年限计算,每年折算2周至1个月的薪水。

关键是,任何遣散协议都不得禁止你向政府或工会举报情况,也不得阻止你申请调解或提出诉讼。这类“禁声条款”是无效的。

3. 你能获得的援助——全方位支持

全国职工总会(NTUC)提供职业配对、生涯规划和财务咨询,今年已帮助约400名白领员工度过裁员期。

政府会通过“技能创前程求职者支援计划”(SkillsFuture Jobseeker Support),为符合条件的非自愿离职者提供最长6个月的财务补助,让你能更安心地寻找下一份合适的工作。

有了这张“安全网”兜底,即使工作暂时丢失,新加坡人们的生活与职业转型之路也能得到支撑。

10

从微软到星巴克,从英特尔到博世

全球裁员潮来袭,近16万员工受影响

需要警惕的是,新加坡的裁员寒潮并非孤例,而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

根据科技行业就业追踪网站TrueUp的数据,今年以来,从科技巨头到日常消费品牌,裁员名单长得吓人:

微软、亚马逊、谷歌、甲骨文……这些科技灯塔纷纷大规模缩减团队。7月成为最惨烈月份,单月全球4.6万科技人失业,仅英特尔一家就裁掉2.14万人,近乎“腰斩式”收缩。

这场风暴早已超越科技圈,正横扫所有行业:

·星巴克:计划裁员900人并关闭部分门店

·埃森哲:全球裁撤1.1万名员工,管理层直言“不懂AI就会被淘汰”

·博世:汽车部门裁减1.3万个岗位

·诺和诺德:制药巨头也宣布裁员9000人

·戴尔:全球员工数将从12万削减至10.8万

这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球大型企业裁员总人数已高达15万6726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570人在这场无声的风暴中失去工作。

从硅谷到新加坡,从汽车工厂到咖啡店,没有哪个行业、哪个地区能完全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