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数据揭示了德国养老现状的严峻一面:每五位退休人员中,就有一人每月净收入不足1400欧元。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这一问题正逐渐演变为全社会的挑战。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最新调查,65岁以上人群的月均中位净收入仅为1990欧元,显著低于全体人口的2300欧元。换句话说,退休后,许多人实际的生活水平较工作时期明显下降。
差距更为显著的是收入分布:收入最高的20%老年群体月收入超过2870欧元,而收入最低的20%则徘徊在1400欧元及以下。
虽然老年群体的收入在过去几年有所增长(2021年至2024年间增长约9%),但整体社会的收入增幅更快(同期上涨11%),这意味着老人相对社会的“掉队”趋势仍在持续。
退休收入的性别差距依然明显。数据显示,女性65岁以上的平均月收入仅为1720欧元,而男性则达到2320欧元,差距接近26%。如果将遗属抚恤金等依附性收入剔除,性别养老金差距(Gender Pension Gap)甚至高达37%。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长期的就业差异:女性职业生涯中更多处于兼职、低收入岗位,积累的养老金水平偏低。尽管近年来差距有所缩小,但改善速度仍然有限。
更令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的老人不得不依靠国家的基本保障来维持生活。到2024年底,德国已有约73.9万人领取老年基本保障,比上一年增加7.1%,较2020年更是激增31%。在65岁以上人群中,已有4.1%的人需要依赖这类社会福利。

统计局指出,除了人口结构因素外,乌克兰战争导致的难民安置和部分移民群体的资格增加,也是领取人数上涨的原因之一。
德国社会正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退休人群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另一方面,生活成本——无论是房租、能源还是医疗支出——持续上涨。对许多老人来说,“体面养老”正变得越来越难。
未来如何保障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质量,缩小性别差距,并确保养老体系的可持续性,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