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机场又发无人机警报,挪威抓捕三名德国人并驱逐一名中国人

10月2日晚,慕尼黑国际机场突发无人机警报,导致跑道临时关闭,大量航班被取消或迫降其他城市。

超过3000名旅客受到影响,其中数百人不得不在机场过夜。

事件经过

21:30左右:多名旅客和机场人员报告,在机场附近及跑道上空发现无人机活动。

约22:15起:机场关闭跑道,禁止航班起降。

当晚:共有17个航班取消,另有15个航班被迫改降至斯图加特、纽伦堡、维也纳和法兰克福。部分已在跑道等待的飞机被迫返回登机口。

联邦警察和巴伐利亚警方迅速展开搜查,出动直升机和地面巡逻力量,但未能找到可疑人员或飞行器。警方表示,尽管采取了“广泛的搜捕措施”,目前仍没有明确嫌疑人。

约3000名乘客受到此次无人机事件影响。

机场在航站楼临时搭建了简易床位,并提供饮用水、毛毯和小食。

部分旅客被安排前往周边酒店,但仍有数百人选择留在航站楼内。

一名滞留乘客向媒体表示:“我们飞机已经在跑道上准备起飞,突然又滑回了登机口,大家都很困惑。”

慕尼黑机场方面强调,出于安全考虑,所有航班只能在确认空域安全后恢复。由于机场在午夜至凌晨5点实施夜航禁令,大部分旅客只能等到次日才能继续行程。

几乎同一时间,挪威也发生了类似事件。在Røssvoll机场,三名二十岁出头的德国男子因在五公里禁飞区内放飞无人机而被捕,虽然不久后被释放,但案件仍在调查中。另有一名中国公民因在Svolvær机场违规操作无人机,被处以约1000欧元罚款并当场驱逐出境。挪威警方指出,近期多地均出现无人机踪迹,甚至涉及军事设施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这些事件与国家行为体直接相关。

事件发生后,德国政界也迅速作出回应:

联邦议员、前卫生部长延斯·施潘(CDU)呼吁立即建设一套高效的无人机防御体系:“我们不能等五年,必须马上具备应对能力。”

他强调,德国需要一个“紧密配合、快速反应的技术生态系统”,而不是依赖战机来应对无人机。

目前正值慕尼黑啤酒节最后阶段,数百万游客聚集巴伐利亚首府。专家警告,无人机带来的潜在风险不仅影响航空安全,也可能威胁到大型公共活动。就在本周三,啤酒节因炸弹威胁一度被迫中断半天。

慕尼黑无人机事件再次暴露出德国机场在低空安全防护方面的短板。随着无人机滥用问题频发,如何快速建立有效的防御体系,已成为德国安全政策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