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司秘密谈恋爱就要被炒?她用一纸诉状教公司做人

她偷偷谈了场恋爱,公司却给她发了一份“分手协议书”——还是解雇版本的。

爱情本就复杂,一旦进了办公室,分分钟变成悬疑剧。

这起发生在西班牙的职场恋爱纠纷,全程高能,结局反转,简直比肥皂剧还刺激!

故事的主角是一名西班牙女士,任职于一家处理医疗和工业废弃物的公司,担任销售代表。公司名叫SRCL Consenur SL,又名Stericycle。

2021年,她还没入职,但她当时有一个男票,是这家公司的经理。

2022年12月,也就是他们恋爱一年多的时候,男方作为领导,亲手批准了女方的入职。

但他们并没有告诉公司里的任何人,没有公开官宣、没有办公室眉目传情、没有情侣头像,甚至连社交媒体都清得干干净净。

相反,他们选择开启低调的地下恋情,直到有一天,爱情的隐私被人戳破——HR知道了。

HR顺藤摸瓜,一查到底,发现他们不仅是一对,还已经交往近两年了,顿时怒了:

“你俩搞对象可以,但必须提前上报!” “这是违反内部规定的行为!” “这不就是职场裙带关系吗?我们反对一切‘窝边草行为’!”

于是一纸解雇通知,直送女方办公桌。

要知道,这家公司其实并不是“谈恋爱禁区”。

但公司内部规定得很清楚:员工之间的私人关系,包括和客户、供应商或承包商发生的私人关系,如果发生在过去24个月内,必须向公司申报。

你报了,公司不会棒打鸳鸯,不会让你滚蛋,顶多是调整岗位,避免上下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但如果你不报,那就违反了规定,公司有理由采取纪律措施。

而我们的主角,显然是属于“完全没报”的那一类。

公司随即以“严重违反内部政策”为由,直接将她开除。

至于男上司?暂时没动。

为了让解雇理由看起来更有说服力,公司把所有能说的事儿全都列上了:

首先是恋爱未报备,违反了内部制度;然后指出她曾用公司电脑查加的斯狂欢节的行程,而且是情侣旅游计划。

此外,她还用公司电脑登录私人邮箱,和男朋友通过公司App私聊聊天。公司还怀疑她借此关系获得工作上的“便利”,但没有明确举证。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属于“严重失职+资源滥用+权力关系不清”,必须开除!

于是,毫不留情地让她卷铺盖走人。

但女主显然不打算忍气吞声。

她一纸诉状把公司告上了法庭,打出的核心逻辑是:

我和我上司的关系是私人的,不违法;我工作本职没出错,表现一直正常;公司没有证据证明我因此获得了不当利益;既然公司允许员工恋爱,我犯的是“程序问题”,不该直接被解雇。

她不是要求赔天价赔偿,也没搞个“为爱发声”的社交运动,只是实实在在想要一个公正的结果:要么恢复职位,要么依法赔偿。

于是,这场诉讼打到了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的高等法院。

法院审理了整件事,结果和大多数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承认确实违规了。法官明确指出,女方确实违反了公司政策,没有按规定申报恋爱关系,属于内部失职。

然后表示,这行为不够严重,不构成合法解雇。法官强调——违规归违规,开除是最重的处罚,必须要有重大后果才能用。

而她的行为并没有造成公司实际损失,也没能证明她利用关系牟利,最多就是程序上有问题,不能直接就把人炒掉。

最后,你说她滥用资源,那得拿出证据。比如,她是不是多放了几天假?是不是跳过晋升排队?是不是奖金特别高?——公司一个也说不出来。

最多就是查了查节日旅游,发了点私人消息。法官评价为:“零星”“偶发”“完全不足以解雇”。

于是,法院最终裁定:解雇不当,公司败诉。

法院给公司了两个选择:

要么重新接纳这位“秘密恋人”回到原岗位;要么支付赔偿金2602欧元,并补齐解雇期间的全部工资。

这一仗,她不仅打回了尊严,还打出了一份明明白白的职场“恋爱通行证”。

这场官司没有否定公司的规章制度,而是强调了一个关键点:

“制度不是借口,处罚必须合理。”

换句话说:你不能因为她查了节日攻略,就认定她“滥用公司资源”。

说到底,爱情是自由的,但公司不能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