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原以为它已在本土绝迹,事实却并非如此。佩皮尼昂医院(Centre Hospitalier de Perpignan,东比利牛斯省)本周二通报,一名三十多岁男子因狂犬病去世。这是法国两三年来首次报告的人类病例,患者可能是在境外感染。

国家狂犬病参考中心(CNR)主任、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研究员埃尔韦·布尔希(Hervé Bourhy)周三上午表示:“感染途径尚未完全确定。患者可能在狂犬病高发国家旅行时暴露,也可能在欧洲遭遇未被发现的传播链。”若最终证实为本土家养动物传播,将是法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首例。患者的主治感染病医生朱利安·科南利亚(Julian Cornanglia)周三中午透露,死者曾前往马格里布地区,暗示感染源或在当地。神经症状显现狂犬病通常通过被带毒动物(犬、猫、蝙蝠等)咬、抓或舔舐伤口传播。科南利亚医生认为,佩皮尼昂患者“极可能”被狗咬过。单纯抚摸无风险,病毒需经唾液进入破损皮肤;人际传播罕见,仅在接受感染者器官移植时偶有发生。发病后平均一至两个月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吞咽困难、焦虑、躁动等。CNR副主管佩琳·帕里兹(Perrine Parize)2022年介绍:“最典型的表现是恐水症,看到或接触水即发生不自主痉挛。”本土病例几近于零得益于“高效监测网络”,法国本土动物传染人的案例几乎为零。布尔希指出,每年检测大量可疑动物,并对所有疑似脑炎病例进行排查。症状出现前须干预狂犬病一旦出现临床表现,几乎100%致死。因此,必须在潜伏期识别暴露者并采取措施。凡在国外被动物咬伤或严重抓伤者,应尽早就医,必要时接种疫苗。每年逾三千人接受这一暴露后预防。然而,佩皮尼昂患者显然“漏网”。虽然狂犬病在法国已非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仍导致约六万人死亡,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