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巨头也要被卖了!8月NZ就业回温,年底或迎“史诗级”降息……

继蒙牛之后,

又一家中国乳业巨头

宣布出售新西兰资产!

与此同时,

新西兰快餐巨头也要被卖了,

未来或完全由外资控股!

中国乳业巨头光明宣布 出售新西兰3亿纽币资产

为解决产能利用率不足问题,同时遏制亏损,中国光明乳业9月28日宣布,其持股39.1%的子公司Synlait Milk乳业,将以3.07亿纽币的价格出售位于Pokeno的生产基地以及奥克兰的混合与罐装设施和仓库。

买家是美国制药巨头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的子公司新西兰雅培(Abbott Nutrition NZ)。交易预计将于明年4月1日完成。

Pokeno工厂是世界一流的营养粉生产基地,年产能达4万吨。该厂可生产从高级工业原料粉到营养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多种产品。配合混合与罐装设施及仓库,形成了完整供应链。

光明乳业表示,该交易将使Synlait Milk乳业2026财年净利润提升约1000万至1500万纽币,并释放现金强化资产负债表,实现债务偿还、减少未来营运资金借款,并在运营压力缓解后大幅降低利息成本。

“此次出售将强化公司财务状况,所得款项将用于显著降低债务。我们同样欣慰的是,交易完成后雅培将接纳这些工厂的大部分员工。”Synlait Milk乳业在29日发布的2025财年财务报表中表示。

图源Synlait Milk

Synlait Milk乳业的首席执行官Richard Wyeth表示,在截至7月31日的财年中,公司税后净亏损收窄78%至3980万纽币,营收增长12%至创纪录的18亿纽币。

就在今年8月18日,中国乳业巨头蒙牛集团旗下子公司雅士利新西兰乳品有限公司以2.82亿纽币价格出售给新西兰乳企a2。

此次收购包括雅士利北岛Pokeno工厂,据悉,该工厂已获批两个(中国)新国标中标配方奶粉注册。预计于9月1日完成交割。

NZ快餐巨头获$6.3亿收购要约 收购成功将100%由外资控股

据周二(9月30日)最新消息,新西兰快餐运营巨头Restaurant Brands近日收到其最大股东、总部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Finaccess Restauración公司提出的全面收购要约,总估值约6.3亿纽币。

Restaurant Brands旗下有新西兰肯德基、Pizza Hut等知名品牌。如果收购成功,该公司将完全由外资控股。

Restaurant Brands在新西兰经营KFC、Pizza Hut、Taco Bell和Carl's Jr.等知名连锁品牌;在澳大利亚经营KFC和Taco Bell;在美国加州经营KFC和Taco Bell;在夏威夷(包括塞班岛和关岛)经营Taco Bell和Pizza Hut。

该集团共拥有516家门店,其中新西兰155家、澳大利亚70家、加州71家、夏威夷及太平洋地区70家。

Finaccess目前已持有Restaurant Brands公司75%的股份,这次收购,计划以每股5.05纽币的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剩余股份,较该公司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2.96纽币溢价高达71%。Finaccess强调,这一报价为“最终且最佳报价”,并承诺未来24个月内不会再次提出收购。

根据公告,收购要约将在29个工作日后截止。新西兰意外伤害赔偿公司(ACC)已表示接受收购提议,其持股约590万股,占Restaurant Brands约4.7%。

Restaurant Brands New Zealand Limited(简称Restaurant Brands)是一家总部位于新西兰奥克兰的公司,成立于1997年,在新西兰注册上市,属于“新西兰注册、国际资本控股”的企业。

新西兰经济正在稳健复苏

年底或迎“史诗级”降息

新西兰主流商业银行ASB周二公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更新显示,新西兰在经历近几年经济挑战后,正逐步走向稳健但不均衡的复苏。

尽管第二季度经济出现明显收缩,但最新数据显示形势正在趋稳,并已出现早期反弹迹象。

报告指出,尽管复苏进程比预期更缓慢,但出口的韧性表现和消费支出的改善,为谨慎乐观的前景奠定了基础。

报告显示,尽管住房与劳动力市场仍面临压力,但不断下降的利率和逐渐缓解通胀,预计将在未来一年逐步推动经济活动回升。

ASB预测,新西兰央行将在10月降息50个基点,11月可能再降25个基点,这意味着在圣诞节前,官方现金利率(OCR)或将降至2.25%。

这一举措有望为房贷族减轻压力,并支持房价逐步回升。

ASB的首席经济学家Nick Tuffley表示:“当前经济似乎需要一个‘断路器’,来打破不确定性,提振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的信心。央行需要承担起责任,消除其在新冠疫情后实施的紧缩周期带来的影响。”

不过,受制于结构性更高的成本环境、房市低迷带来的财富效应不足以及储蓄被消耗后人们的消费意愿下降,“经济将快速复苏”可能言过其实。

展望未来,ASB预计,新西兰的经济复苏之路大概率仍将崎岖,进程取决于全球贸易、国内需求以及住房和劳动力市场的持续变化。

总而言之,未来一年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将决定这些早期改善迹象能否发展成持续增长,以及是否能为家庭和企业带来新的信心。

新西兰8月就业回温

年度表现仍然不乐观

昨天,新西兰统计局发布“2025年8月就业指标”,数据显示,与上个月相比,新西兰就业岗位有所增加,预示了新西兰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据悉,上一次出现就业岗位增多的情况,还是在今年1月份。

2025年8月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已填补职位变化(与2025年7月相比)如下:

所有行业:增加0.2%(4,814个工作岗位),至235万个就业岗位 第一产业:增长0.2%(202个就业岗位) 商品生产行业:增长0.6%(2,484 个就业岗位) 服务业:增长 0.1%(2,312 个就业岗位)

不过,2025年8月,实际填补的就业岗位为233万个,与2024年8月相比减少17,442个(0.7%)就业岗位。

按行业划分,与去年相比职位空缺数量变化最大的行业是:

建筑业:下降5.1%(10,213 个工作岗位) 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下降 2.7%(5,116 个工作岗位) 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增长 1.7%(4,829 个工作岗位) 住宿和餐饮服务:下降 2.5%(3,836 个工作岗位) 教育和培训:增长 1.7%(3,652 个工作岗位)

按地区划分,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填补职位数量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奥克兰:下降1.3%(10,201 个工作岗位) 惠灵顿:下降2.0%(5,235 个工作岗位) 坎特伯雷:增长0.6%(1,852 个工作岗位) Manawatū-Whanganui:下降1.1%(1,187 个工作岗位) 霍克斯湾:下降1.4%(1,108 个工作岗位)

近3000栋建筑将“解禁”!

新西兰改革地震易损建筑制度

新西兰建筑与施工部长Chris Penk周一(9月29日)宣布,政府将对全国地震易损建筑(Earthquake-Prone Building,EPB)制度进行全面改革,重点聚焦高风险建筑,并将低风险地区的建筑完全排除在制度之外。改革后,近3000栋建筑将不再被认定为地震易损建筑。

这项改革旨在让地震风险管理更合理、更可操作,同时为建筑业主节省大量成本。政府预计,相关整改和拆除费用将减少约82亿纽币。

改革重点如下:

改革将约2900栋建筑(超过EPB注册的一半)从易损建筑名单中移除。

低地震风险地区(如奥克兰、北地、查塔姆群岛)和小城镇(人口少于1万人)的建筑,不再强制进行抗震加固或张贴警示。

许多业主不再需要承担巨额加固或拆除费用,节省资金估计82亿纽币。

图片来源:waipadc.govt.nz

奥克兰排除在“风险”外

新制度将只涵盖对人身安全构成真正威胁的中高风险建筑,包括大型混凝土建筑及易碎外墙的非加固砖石建筑。

现行标准下,地震风险评估结果为34%或以下的建筑被认定为地震易损建筑,这个数字是建筑耐震能力的百分比,越低表示建筑越脆弱。改革后,风险低的建筑将不再纳入管控。

改革将低风险地震区的建筑(包括奥克兰、北地及查塔姆群岛)排除在系统之外。小镇(人口少于1万)的建筑也不再需要整改或贴告示,但业主仍需确保外墙安全后才能从登记册中移除。

对仍需整改的建筑,政府取消了必须同时升级防火与无障碍设施的规定。地方议会还可批准最长15年的整改延期,让业主有时间筹措资金并安排施工。

风险评估方式更合理

以前建筑的整体风险由最薄弱部位决定,即使是小缺陷也可能导致整栋建筑被认定为易损。新制度承认,小城镇街上人流少,外墙掉落风险相对城市中心较低,因此不再一刀切。

按照现行标准,全国现有5360栋地震易损建筑,包括教堂、商店、办公楼及公寓。

相关立法预计将在明年提交国会审议。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