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伤亡人数最多的三大行业依次为建筑业、制造业,以及运输与仓储业,与去年相同。其中,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伤亡人数均少于去年同期,运输与仓储业则持平。 (档案照片 )
尽管本地建设工程密集展开、客工人数相应持续增加,今年上半年因工伤亡的人数有所下降。按上半年数据推算全年,每10万名工人的工伤死亡率为0.92,是继2023年后再度回落到1.0以下。
人力部星期二(9月30日)公布2025年上半年的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报告。报告显示,有17人因工伤事故丧命,少于去年同期的19人。其中九人死于车辆事故,四人因高处坠落身亡。
重伤事故则有286起,同比减少18起。重伤指的是,导致员工断肢、失明、失聪,以及瘫痪等严重后果的工伤事件。
伤亡人数最多行业 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仓储业
如果把今年上半年的伤亡数据,推算到一整年来看,每10万名雇员中,有0.92人因工伤死亡,低于去年同期的一人;重伤为15.5人,也比去年同期的16.6人少,并且是历来最低。
政府的目标是最迟在2028年,将工伤死亡率降至平均每10万名雇员少于一人的水平。
从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伤亡人数最多的三大行业依次为建筑业、制造业,以及运输与仓储业,与去年相同。其中,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伤亡人数均少于去年同期,运输与仓储业则持平。
人力部星期一(29日)在记者会上指出,今年上半年取得的成绩受多方面因素推动。以建筑业为例,凡是项目金额超过500万元的工地,都须安装视频监控;特大型工程还须引入视频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加强安全。
至于制造业,自两年前沿用建筑业的违例记分制度(Demerit Point System)以来,也见到成效。
今年上半年,人力部针对高风险行业展开超过3000次职场安全检查,重点关注车辆安全、防止滑倒与跌落、机器安全,以及高处作业安全等领域。
当局共发现近7000起违规行为,并对违规企业开出超过150万元的销案罚款,以及28张停工令。
我国法律规定,本地雇主须上报工伤事故。除雇主申报外,人力部也会通过警方、工伤赔偿记录,以及员工和公众反馈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数据。
人力部12月1日起 推出新版职业病清单
另一方面,人力部将从今年12月1日起,根据最新医学根据和国际惯例统一《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法令》和《工伤赔偿法令》下的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清单,让两项法令相互补缺,变得更加完整,一致涵盖38种职业病。新版清单中,包括职业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不再只限于上肢,以及在高风险环境中所患的更多类型的职业传染病。
根据报告,今年上半年报465例职业病,与去年同期的468例相近,主要包括噪音引起的失聪(占病例的60%)、与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26%)和职业性皮肤病(10%)。
根据人力部今年6月的数据,本地建筑、海事船厂与加工业的客工人数达46万零300人。截至2024年12月,相关行业的客工人数则有45万6800人。
人力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迪内希,星期二对企业进行安全视察后指出,本地在工程数量增加的时候实现伤亡率下降,令人鼓舞;但接下来还要想办法进一步提高客工的工作效率和加强安全培训,找出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更好地关心他们的福祉。
迪内希认为,一个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客工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身处工地,最容易发现安全隐患,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懂得安全问题马虎不得,并且要能够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