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入籍申请很少被拒,绿党仍尖锐批评当局,认为不该有任何拒绝

交通灯政府上任之前,德国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入籍十分困难的非移民国家。然而现如今,德国护照并不值钱,《世界报》周日版在德国十大城市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入籍申请大多获得批准,几乎每个人都能获得德国国籍。

人口最多的三个城市公布的入籍批准结果最多。仅2025年上半年,柏林就处理了20734份入籍申请,其中仅有674份被拒,约占3%。

在汉堡,5730名申请人获得了德国护照,只有14人被拒。

在慕尼黑,有3815份申请被批准,只有10份被拒。另有25份申请被申请人撤回。

科隆、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莱比锡和埃森的申请批准率相当。只有多特蒙德的批准率较低。2025年上半年,该市共有1707份入籍申请获得批准,365份入籍申请被拒绝。

被拒绝的原因通常是申请人不够合作、缺乏经济保障、语言能力不足或存在犯罪行为。

在德国,符合必要条件的外国人享有合法入籍权利,犯有严重罪行的人除外。这些条件通常包括至少五年的合法居留、稳定的生计、熟悉法律和社会制度以及具备德语能力。

此外,他们还必须承诺遵守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

联邦内政部最近开始质疑,所有申请人的入籍条件是否得到充分的评估。对各个主要入籍机构的一次内部经验交流显示,“越来越多的申请人”对“入籍宣誓的内容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入籍申请被推迟和拒绝。内政部已致函各州主管部门,通报了这一情况。要求始终与申请人进行面试。

联盟党议会党团内政发言人特罗姆(Alexander Throm, 基民盟)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入籍程序绝不能流于形式,脱离申请者本人只审查递交文件是绝对不行的。”

联邦内政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 基社盟)现已呼吁加强入籍程序中个人面谈的重要性。

柏林移民局发言人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在柏林,许多被拒或不完整的申请根本不会被提交。申请入籍的人通常使用线上快速检查程序来确定申请是否符合要求。在柏林,只有提交所有文件并支付255欧元的管理费后,申请才被视为正式提交。

德国地方政府协会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伪造语言证书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如果实际语言水平与认证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移民局要么拒绝签发相关许可,要么进行进一步调查。不幸的是,造假手段已经越来越复杂。”

德国社民党议会党团内政发言人菲德勒(Sebastian Fiedler)表示:“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验证程序,核实伪造证书的真实性。”

比如把所有提交的证书都会被转交给边境警察监督,或者创建一个网站,语言学校必须以数字方式上传已颁发的语言证书,以供当局查证。”

绿党议会秘书长波拉特(Filiz Polat)则对这样想法提出了尖锐批评:“这种倒退的政策会损害融合和经济。研究表明,更多的人获得公民身份可以加强移民经济、社会和政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