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末的餐饮高峰时段,德国的许多餐馆、酒吧和酒店迎来了如常的热闹场景。然而在客人们并未察觉的背后,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执法行动正在悄然展开。德国海关总署(Generalzolldirektion)出动超过2600名调查员,对全国餐饮业进行了突击检查,重点打击非法用工、违反最低工资规定和逃避社保缴纳等现象。

根据官方声明,此次全国统一行动主要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雇主是否支付了法定的最低工资(自2025年1月起为12,82欧元/小时);
员工的工作时间是否被如实记录;
雇主是否履行了社会保险的缴纳义务;
是否存在非法领取社会福利的情况;
是否存在雇佣非法劳工的行为;
是否遵守了员工携带和出示身份证件的规定。
调查人员通过现场盘问、核对文件和查账等方式进行全方位检查。执法人员强调,违规不仅意味着补缴费用,还可能引发高额罚款,严重者甚至会面临刑事指控。

在科隆,执法人员进入的前三家餐饮店全部发现问题。“三家店,三次命中。”科隆海关发言人延斯·阿兰德(Jens Ahland)直言,这绝非偶然现象。他补充道:“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员工或消费者的举报,指向餐饮企业存在黑工或克扣工资的情况。”
在此次行动中,执法人员甚至发现了一名已被下达驱逐令的外国劳工,并将其移交给移民管理部门。这一案例再次突显了餐饮行业复杂的用工状况。
餐饮业为何频频“被盯上”?
餐饮业长期是德国黑工和劳动违规的重灾区,原因有以下几点:
用工流动性大:许多餐饮从业者是临时工、学生工或外籍人员,监管难度大。
现金支付普遍:小型家庭经营餐馆习惯用现金结算,增加了逃避监管的空间。
成本压力大:能源价格上涨、租金飙升、劳动力短缺,使得部分小企业铤而走险,通过逃避工资或社保来压缩开支。
虽然部分业者强调生存不易,但专家指出,违法行为不仅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公平竞争。

根据德国《反非法雇佣法》和相关劳动法规:
雇主一旦被查实违法,可能面临数万欧元的罚款;
涉及大规模非法用工的,还可能触发刑事追责;
对雇员而言,如果被认定为非法黑工,也可能失去社保权益,甚至面临居留问题。
德国工会(DGB)多次呼吁加大执法力度,指出“没有强力打击,就没有公平的劳动力市场”。
突击检查引发了广泛关注。一方面,消费者普遍支持政府加强监管,认为这是保护员工和维护公平市场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一些中小餐饮业主则表达了担忧:严格的规定和高额的人工成本,让他们在经营中“进退两难”。
德国酒店和餐饮业协会(DEHOGA)则强调,行业确实存在问题,但政府也应提供更多支持措施,如税收减免或行政流程简化,以帮助合法经营者生存下去。
德国劳动力市场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是严重的人员短缺,另一方面是持续的经济压力。此次全国统一行动无疑是政府向市场发出的明确信号: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劳动法和最低工资标准都必须得到执行。
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类似的全国性行动。执法部门也明确表示,这次只是“阶段性行动”,后续调查和处罚将陆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