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跨境汇款新规要来了!单笔超5000元就查!支付宝微信也中招?

如今,全球金融监管进入全面透明时代。

对于广大海外华人而言,全球征税也已经是大势所趋。

最近中国更新了一则政策,堪称史上最严新规,直接刷上许多媒体的头条热搜。

2025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单笔人民币5000元或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境外汇款需核实汇款人身份,支付机构一次性出售不记名预付卡1万元以上也需登记。

这意味着触发核验的门槛由此前市场熟悉的1万美元大幅下调到1000美元;

即便低于5000元或1000美元,只要机构认定存在洗钱或恐怖融资嫌疑,仍要核实身份,必要时一分钱的转账也可能被拦下。

不仅对汇款人的姓名、账户、住所等基本信息进行核查,若汇款人并未在该金融机构开户,还需记录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可追踪信息,并随款项传递给境外接收方,所有信息须保存至少10年。

如果缺少汇款人或收款人的必要信息,根据识别的风险情况,银行可以选择执行、拒绝或者暂停相关汇款业务。

这意味着,长期以来被视为“安全区”的小额跨境汇款,也将被纳入严格监控。

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依靠海外账户或小额分拆,都需要重新评估合规性,否则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踩中监管红线。

不仅是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微信)、预付卡发行方、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等也被明确纳入反洗钱义务范围。

此举虽然主要是为了规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及非银行支付机构,但直接影响无数家庭的资产配置计划、海外买房、子女教育、甚至移民资金安排。

要注意的是,这次监管收紧,不是单点出击,而是多部门联动。

外汇局、税务、银行系统一起升级了检查系统,从短信提示自查,到交易系统实时拦截,再到税务追溯问询,环环相扣,几乎不给灰色操作留下空间。

在这之前,你可能听说过身边有人顺利地把大额资金转出去(比如前段时间的杨兰兰事件)。

不过未来,所有“打擦边球”的历史路径或许都将画上句号,违规的代价可能是账户冻结、补税+罚款、征信污点。

对普通个人来说,尤其是长期依赖海外汇款生活费、学费和小额投资的家庭,这项政策如果开始执行,且境外汇款金额超过¥5000时,可能都会被要求提供复杂的证明材料,不过只要如实填写信息、准备材料,依然可以顺利操作。

有专家表示,新规定更重要的是对金融机构的要求,对合法范围内境外汇款的客户并没什么影响,很多时候银行会在后台“无感”完成。

但也有人对此并不看好:之前大家熟悉的随时随地、几分钟到账的跨境支付体验,日后一定会变得复杂,以及面临资金无法及时到账的现实。

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3日。

从监管口径和技术准备看,近期,新规将有望推出、实施。

不过无论最后新规如何修改或实施,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切操作都一定遵守法律规定,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踩红线。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