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也不留!“举国之力”捕杀数千万只入侵物种!

几维鸟(Kiwi)是新西兰最具代表性的鸟类,

它体型圆润,毛茸茸的,不会飞,

拥有长长的喙,双腿十分健硕。

由于几维鸟是新西兰特有鸟类,

新西兰人甚至自称为“kiwis”。

尽管几维鸟声名远扬,

但许多新西兰人却从未见过它,

几维鸟的数量也越来越少: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新西兰特有的鸟类迅速消失。

62种本土鸟类现已灭绝,

在新西兰繁殖的剩余鸟类中

超过80%面临灭绝威胁!

新西兰几维鸟。图源doc

因为新西兰的孤立地理位置

并长时间缺乏原生捕食者,

这使得本土生物

难以适应后来的入侵物种,

即人类带到新西兰的动物,

数量急转直下。

(新西兰没有蛇、猛兽)

而入侵者在新西兰没有天敌,

数量在新西兰激增,

本土鸟类则不幸成了它们的猎物。

图源谷歌地图。新西兰四面环海,远离大陆,形成了天然屏障,非本土生物无法自行到达。

为了保护本地物种,

新西兰开展了一项大胆计划,

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入侵物种清除行动:

从新西兰全境根除入侵性捕食动物!

为保护本地濒危物种

NZ计划捕杀全境入侵性捕食者

几年前,新西兰启动了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保护项目之一,以拯救濒危物种。该项目名为“2050无捕食者”(Predator Free 2050),致力于在2050年前消灭所有入侵性捕食者:老鼠(rats)、白鼬(stoats)和负鼠(possums)。这意味着将有数千万只非本土动物被灭绝。

据估计,新西兰每年有2500万只鸟被这些捕食者捕杀,它们会吃掉鸟巢里的幼鸟。预计每年造成的损失超过1亿纽币。而且还会对新西兰原生森林造成威胁。

就在前段时间,这个项目被转交给新西兰环保部负责。

目前,新西兰在一些小范围内已经取得了成功。在一些近海岛屿上,入侵的捕食者已被陷阱和毒药消灭。

这些岛屿已成为无处可栖的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社区团体正在积极行动,逐一清除后院和公园里的入侵者。

尽管如此,从新西兰全境根除入侵性捕食动物,相当于一项环境上的“登月计划”——这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入侵物种清除行动。

保护专家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新技术,以及广泛的公众支持,尤其要防止这些动物再次入侵。然而,新西兰的保护界表示,别无选择。

“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就是在因疏忽而杀害我们的本土野生动物。”新西兰环保部“2050年无捕食者”项目经理Brent Beaven说道。

“选择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行动。因此,无论如何,基于我们的决定,总有一些物种会消亡。”

寻找稀有几维鸟:

“只有5%的幼鸟能存活”

在新西兰Whakatāne的一片茂密丛林中,一支保护小组发现了几维鸟的踪迹:泥土上有一簇簇小孔。这是几维鸟一直在寻找蠕虫和昆虫的地方。

“它们会把喙伸进去,有时还会稍微晃动一下。”Keturah Bouchard说道,她是Whakatāne Kiwi Trust(Whakatāne几维鸟信托基金会)的志愿者,该组织致力于保护奇异鸟。

“它们长着奇妙的胡须,所以它们能感知地下的动静。”

该团队正在寻找一只刚刚被放归野外的五周大几维鸟幼鸟。几维鸟是夜行动物,白天隐藏在地下洞穴中,所以Bouchard正在扫描这只幼鸟腿上无线电发射器发出的信号。

自1999年以来,这支团队一直致力于拯救几维鸟,当时他们在该地区发现了一小群几维鸟,人们曾认为它们已经从该地区消失了。

Claire Travers为一只几维鸟幼鸟的称重。“有时候这确实让人有些望而生畏,但你必须有目标。”她在讨论2050无捕食者计划时说道。Ryan Kellman/NPR

在树木和巨大的蕨类植物中,他们终于找到了这只幼鸟——毛茸茸的,就像一个棕色的毛球,球上伸出两条大脚,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

“它很有个性,一旦你看到它们,你就会爱上它们。”Whakatāne Kiwi Trust几维鸟运营经理Claire Travers说道。

“它永远不会让人厌倦。”

团队对这只幼鸟进行了健康检查,发现它体重减轻了一些。不过,它还能活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里只有5%的几维鸟幼鸟能存活下来,而这“可怜的”存活率主要源于一种入侵物种:白鼬。

为躲避空中捕食者而退化

却因入侵者而受到生存威胁

白鼬、雪貂和黄鼠狼有亲缘关系,于19世纪末被引入新西兰,用于控制兔子数量。兔子也是由欧洲殖民者引入新西兰的。

白鼬体长虽然只有约一英尺(约30厘米),但对于新西兰的本土鸟类,它们基本上就是鸟类的终结者。

“它们非常聪明——非常非常聪明,白鼬攀爬能力很强,能穿过很小的洞,甚至能对付比自己大得多的捕食者。白鼬以无所畏惧而闻名,即使不饿也会捕杀猎物。”Travers称。

几维鸟幼鸟尤其脆弱。它们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进化得无法飞行,因为新西兰除了蝙蝠和海狮之外没有其他哺乳动物。

Claire Travers正在检查这只几维鸟幼鸟的健康状况,而Keturah Bouchard则负责记录。几维鸟雏鸟极易受到白鼬的攻击,因为白鼬很容易嗅出这些地栖鸟类的气味。Ryan Kellman/NPR

许多本土鸟类的主要捕食者是猛禽,因此鸟类在受到威胁时往往会停下来,这样从空中就看不到它们,只能依靠伪装来隐藏自己。

但这种策略对付入侵物种白鼬是徒劳的。白鼬凭借其灵敏的嗅觉,会悄悄潜入几维鸟巢,幼鸟一出现就会被抓走。

“你会发现绑着一个小型信号发射器的一条腿,被一只白鼬拖走了,而其余部分都已经被吃掉。”Travers说。

“这真是让我心碎。”

Tom Armstrong是Whakatāne Kiwi Trust捕食者控制团队的负责人,他打开了该组织的一个陷阱,旨在减少该地区白鼬的数量。Ryan Kellman/NPR

顽固白鼬学会了躲避陷阱 越到最后阶段越难捕杀

为了让几维鸟有机会重获生机,保护团队正在努力清除该地区的顽固白鼬(Hardcore stoats)。

在Whakatāne周围的自然保护区内,大约设置了800个陷阱。这些陷阱由金属丝网笼制成,笼子上装有强力的杆子,可以立即杀死白鼬,并已通过新西兰动物福利标准测试。在好的年份,该团队可以捕获数十只白鼬。

“每捕获一只白鼬都是一次小小的胜利。”Whakatāne Kiwi Trust捕食者控制协调员Gaye Payze说道。

“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因为它们是很难捕捉的动物。刚开始很容易,但我们已经坚持了20多年,已经进展到了最关键、最困难且最重要的阶段了。”

这些顽固白鼬已经学会了躲避陷阱,它们也会教幼崽躲避陷阱。

白鼬在新西兰属于有害物种。资料图片

正因如此,彻底消灭它们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该团队希望通过抑制它们的数量,以阻止几维鸟的灭绝。

“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下去。如果我们没有倾注国家之力保护新西兰的特有物种,那么再经历两代人,这些物种就会消失。”Travers表示。

相关阅读:新西兰保育部(DOC)用了8个月的时间,花费近50万纽币,抓到这一只白鼬。许多新西兰人都表示:这钱花的值!

新西兰各地都在开展类似行动

已有100多个岛屿和保护区完成目标

新西兰正在各地开展类似的诱捕项目,以实现到2050年消灭入侵性捕食者的目标。

在Whakatāne,这项工作也由第一个由原住民主导的项目Korehāhā Whakahau负责,该项目由毛利部落Ngāti Awa管理。他们的目标是消灭刷尾负鼠,这是一种澳大利亚有袋动物,被放归新西兰用于毛皮贸易。

负鼠会啃食本地树木的叶子,破坏鸟类的食物供应和栖息地。

该团队使用向手机发送警报的陷阱,甚至使用热感应无人机来寻找负鼠的藏身之处。他们发现,抑制负鼠数量有助于本地鸟类的回归。

“以前你听到的只有风声,但现在,你听到的到处都是鸟儿的声音。”Korehāhā Whakahau的团队负责人Thomas Monaghan说道。

“你只要向外望去,就会发现:本来就应该这样,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Korehāhā Whakahau团队已从Ngāti Awa地区(包括 Whakatāne、Ōhope 和 Ōhiwa)内4,700公顷的土地上消灭负鼠

新西兰消灭入侵物种的大部分工作由新西兰政府承担,政府在大片区域进行诱捕和空投毒物。但在新西兰各地,社区团体和志愿者也纷纷加入,清理自家后院或城市内外的绿地。

迄今为止,已有100多个岛屿和被围栏环绕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捕食者被消灭。

尽管如此,在新西兰大陆上根除数百万只入侵动物则是另一个问题。新西兰国土面积超过26万平方公里。

“这既大胆又雄心勃勃,但我相信,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我们需要这么做。”新西兰环保部的Beaven说道。

“如果我们想要被自然环绕,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并能带来改变。”

一只幼年南秧鸡(新西兰南岛的一种珍稀鸟类)在Orokonui生态保护区内尝试着进食。保护区内的鸟类受到高高的围栏的保护,以抵御入侵的捕食者。Ryan Kellman/NPR

Beaven表示,目前,新西兰需要新技术,以便在2050年前彻底消灭入侵性捕食者,新西兰正在努力开发这些技术。这包括使用人工智能识别目标动物的摄像头和陷阱。 此外,基因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有望研发出只对单一物种有效的毒素,或找到阻止其繁殖的方法。他还表示,新技术还可以降低成本。

像新西兰钟鸟(korimako)这样的森林鸟类,在入侵性捕食者受到抑制的地区往往能更好地生存。Ryan Kellman/NPR

有环保专家认为不切实际:

有必要这么极端捕杀吗?

一些环保专家表示,由于资源有限,新西兰应该把重点放在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并建立更多围护的生态保护区,而不是采取全国范围内的捕杀策略。

“我认为,完美已经成了优秀的敌人(The perfect has become the enemy of the good)。”新西兰国家级生物经济科学研究所的环保专家John Innes说道。

“我认为这项研究非常出色,其中一些基于现场的方法也很有价值。但是我认为,在如此不切实际的事情上投入巨额资金,这牺牲了其他可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途径的巨大机会成本。”

此外,新西兰这一雄伟目标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为拯救一些动物免于灭绝,是否值得杀死这么多动物?

“有一种标准的、主流的动物伦理观点是:也许我们不应该伤害可爱、有知觉、有魅力的哺乳动物。”奥克兰大学从事保护伦理研究并就该主题召开生物伦理报告的Emily Parke说道。

Predator Free Whangārei利用追踪相机拍摄了这张史诗级的照片,捕捉到两只老鼠为争夺诱饵而打斗的场景。

她表示,鉴于新西兰民众对本土鸟类威胁的认识程度很高,因此在新西兰,消灭捕食者的努力并没有遭遇强烈的阻力。

“很多讨论都聚焦于动物福利:我们该如何以尊重它们生命的方式杀死捕食动物?即使我们都认同新西兰无捕食动物的目标,但我们可能对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存在分歧。”

新西兰动物权利组织SPCA支持开发非致命的入侵物种控制方法,但仍承认控制入侵物种可能有必要。鉴于野猫也会对本地鸟类造成影响,新西兰是否应该将控制野猫纳入其行动范围也存在争议。

而对于一些环保主义者来说,关于人类是否应该进行干预,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人类导致了这一切,他们将动物从数千公里之外带到新西兰,而现在,人类有责任去解决这个问题。

“无论如何,总有物种会灭绝。”

Beaven说。

“我宁愿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保护这些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的独特物种。”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