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女儿进入名校就读,一名41岁单亲母亲在小一报名时虚报住址,甚至多次对校方撒谎。事件东窗事发后,她最终被起诉,目前已认罪,案件将于11月判刑。

案件经过
根据庭上资料,这名母亲在2023年为女儿报读小学一年级时,向学校提交了虚假的住址,谎称自己与女儿居住在一所名校附近的组屋。实际上,该单位早已出租,她与女儿当时是住在伴侣家。
按照教育部的小一入学规则,报读人数超额时,住在学校一公里内的学生享有最高优先权,接着是住在一至两公里内的学生,最后才轮到两公里外的学生。而利用住址优先权入学的学生,必须在该地址实际居住至少30个月。
由于提供的虚假地址,她的女儿顺利进入了名校。

校方起疑与调查
事后,这名母亲尝试把住址改成伴侣的住处。但新地址在学校两公里外,校方随即通知女儿可能需要转校。母亲得知后,坚持声称仍住在原先的出租单位。
学校职员起疑,上门核实时发现单位内的租客,且没有孩童居住。母亲甚至要求租客关窗、不与陌生人交谈,以掩盖事实。
多次检查后,校方最终报警。2024年,女孩也因此转学,目前在靠近伴侣住所的小学念二年级。
法庭审理
这名母亲面对:
一项向公务员提供虚假资料罪
两项违反《国民登记条例》罪
她在庭上已承认其中两项罪名,另一项将在11月下判时一并考量。
她在庭上求情时表示,自己是单亲妈妈,育有8岁女儿和16岁儿子,希望能以罚款代替监禁,好继续照顾孩子。
法官已下令保护女儿身份,媒体不得公开母亲姓名或学校名字。
教育部回应
教育部指出,2020年至2024年间,平均每年接获约九起类似举报。一旦查实学生利用虚假住址报名,将被转到实际住址附近的学校就读。教育部同时会把案件移交警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