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仍未走出低迷。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发布的报告,德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BIP)预计仅增长0.3%,比6月的预测再次下调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德国经济在经历连续两年衰退之后,依旧没有迎来真正的复苏。

与德国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OECD上调了对全球经济的预期:2025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3.2%,比此前的预测提高了0.3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当世界经济整体呈现回暖迹象时,德国却继续落后,成为主要工业国中表现最差的之一。
OECD预计,德国经济在2026年有望增长1.1%,但这一数字依旧低于6月的预期(1.2%),显示出前景的不确定性。
面对疲弱的经济,德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一揽子刺激计划,包括:
增加公共投资: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和国防开支;
税收优惠:如加速折旧政策、降低餐饮业增值税、下调制造业电价税;
减轻交通成本:通过提高通勤补贴和降低电网费用来支持就业者和企业。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措施短期内或许难以彻底扭转颓势。
在欧洲范围内,德国同样显得乏力。OECD预计:
欧元区整体:2025年经济增长1.2%(上调0.2个百分点);
2026年:欧元区增速将降至1.0%。
这意味着,即使在内部表现平平的欧元区,德国的增长水平依旧落后。

OECD还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挂钩。自2025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对多数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进口平均关税水平已升至19.5%,创下自1933年以来最高值。
这些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尚未完全显现,但德国、韩国和巴西等出口型经济体已经感受到生产放缓的压力。
虽然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旨在保护美国工业,但OECD警告称,美国自身也将付出代价。美国的GDP增长预计将从2024年的2.8%,降至2025年的1.8%,并在2026年进一步降至1.5%。
德国目前陷入一个复杂的困境: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复苏,而德国却因产业结构、能源政策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叠加影响而表现疲软。即便有政府的刺激计划,经济复苏的步伐依旧缓慢。
OECD的报告再次为德国敲响警钟:如果不尽快在结构性改革、投资和创新方面发力,德国可能长期落后于全球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