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的中国人不来日本旅游了?一人去日本旅行的中国女性增多!

2025年的日本街头,游客又慢慢多了起来,尤其是中国人游客大大的回归了,在2025年8月这个月里,赴日游客数量突破了101万,是疫情以来第一次单月重返百万。

光看数字好像是“回来了”,但细看一眼街头,回来的,其实已经不是当年那拨人。

几个迹象越来越明显。那些拖着两个大箱子、满世界打卡、疯狂“爆买”的大妈型游客,肉眼可见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更轻盈的身影——背个小背包、穿着舒服不花哨,走进小巷、坐进咖啡馆,点一杯黑咖在窗边发呆,谁也不催她起身。

她一个人来,一个人逛,一个人走,一整天不发朋友圈,也没人觉得奇怪。甚至连官方数据也在佐证这种变化: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赴日游客中,有将近四分之一是“一个人来的”。这不是偶然,而是趋势。

这个现象也引起了日本媒体的注意。在近日《おはよう寺ちゃん》广播节目里,京都大学的藤井聪教授和主持人聊起了中国游客的新变化。

藤井说,现在来日本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像“轻装上阵”的旅行者。他们不像以前那样计划密密麻麻,跑十个景点、买一堆名牌,更像是现代版的背包客,追求的是自由,是沉浸感,是和这个世界安静地相处。他说得直接,“不是说这些人穷,而是他们的旅行方式变了。他们不是为高消费而来,是为了放松自己。”

节目还提到,以前来日本的中国人,很多是中产甚至富裕阶层。讲究排场、成群结队、住高级酒店、打高尔夫、吃怀石料理,还有不少是来日本看病体检顺便扫货的。但现在,日本旅游业普遍感受到,高端客人的比例在下降。原因也不复杂。有钱人通常不会一个人出来玩,他们要的是家庭式、朋友式、精致社交型的旅游。可现在一个人来的年轻人变多了,原本专门为富裕阶层定制的服务,自然就没那么有市场了。

当然,不能说日本的吸引力下降了,恰恰相反,日本吸引人的地方,可能正是在它“够便宜”“够安全”“够干净”——而这些元素,对独行者来说简直是黄金搭配。这期节目里也提到一个现实,2024年大国的结婚登记对数是610万,而2013年是1346万,已经是腰斩还多了。年轻人不婚、晚婚、甚至不恋爱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江浙沪一带的,现在一个人生活,一个人赚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游,不再是什么异类,而是普遍现象,如果说10年前流行的是“跟风旅游”“情侣拍照”,那么现在流行的,可能就是“一个人的远行”。

而一个人旅行最多的群体,其实就是女性。日本观光局数据显示,2025年来日的中国游客中,六成以上是女性。更具体一点,在那些独自来日本的人当中,20-40岁的中国女性占了大头。

为什么是她们?答案藏在她们的日常里。有的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想一个人喘口气;有的是刚分了手,不想被谁打扰;还有的,只是喜欢日本的小巷、杂货店、便利店、旧书摊、古着铺,觉得待在这里比在办公室更能呼吸。她们来,不是为打卡,不是为买买买,而是为了在异国的街头里,治愈身心放松自己。

她们的行程常常毫无计划,甚至连住宿都可能是前一天晚上临时订的。她们爱住便宜但有风格的小旅馆,爱找几百日元的小餐厅,去街边超市淘折扣午餐,也会偶尔任性一把,在表参道买个小众包包当奖赏。她们是“悦己型”的消费者,不需要别人看懂。你不懂无所谓,我懂就行。

这就是“悦己经济”最真实的样子——我愿意为自己花钱,不是因为炫耀,而是我活得够辛苦了,也该对自己好一点。而日本,刚好给了她们这么一个空间:不被打扰、不用伪装、可以慢慢过一天的空间。

当然,这种旅行方式,也让日本旅游业有些措手不及。过去做得好的,是成团出行、集体接送、指定路线、专人讲解,现在这套已经不灵了。这些女孩根本不去你安排的景点,不听导游,不爱拍照,也不喜欢集体活动。她们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走,反而是现在最典型的“中国游客”。

不过,藤井教授在节目最后还说了一句有点刺耳的话:“来得越多,日本就越被污染。”他说的是那种“过度旅游”的焦虑——游客多了,本地生活节奏被打乱,原本吸引人的“干净”“秩序”“安静”,也会慢慢变质。

这话听起来不舒服,但确实点出了一个矛盾:日本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保留了城市的生活感和礼仪感;可当游客太多时,这种独特感反而容易被消解。也许这也是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开始“走掉”的原因。

但这场讨论没有给出答案,也不需要结论。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一个变化:从集体的、消费型的“他者凝视”,到越来越多“为了自己”的自由行,中国人的旅行方式,在变;而日本要怎么回应,也得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