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德国月票将再涨价,每月58欧飙至63欧,生活费又得 “挤一挤”

对于每天靠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通勤上下班、上学的你来说,有个消息或许会牵动你的神经:德国的 Deutschlandticket(德国通票)将从2026 年 1 月起迎来新一轮涨价,每月票价将涨至 63 欧元 —— 相比现在的 58 欧元,又多了 5 欧元的支出。

自 2023 年 5 月这张 “全民通勤票” 推出以来,它的价格已经历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 49 欧元涨到如今的 58 欧元,再到即将到来的 63 欧元,累计涨幅接近 28.5%。这个涨幅,恐怕比不少人的工资涨幅还要快。

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你的日常出行离不开 Deutschlandticket,每月多花 5 欧元,一年下来额外支出就会达到 60 欧元左右。要是家里多人使用(比如夫妻通勤、孩子上学也需要),这笔额外开销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能轻松突破数百欧元。对于在德国生活的华人朋友来说,这也成了每月交通预算里不得不重新盘算的一笔开支。

我们不妨回顾下 Deutschlandticket 的价格变动轨迹,更能直观感受到这份 “通勤成本” 的变化:

2023 年 5 月:首次推出,定价 49 欧元 / 月; 2025 年 1 月:首次涨价,涨至 58 欧元 / 月,涨幅 18%; 2026 年 1 月:第二次涨价,将达 63 欧元 / 月,涨幅 8.6%。

简单算笔账:若是上班族,过去一年花在这张票上的钱是 49×12=588 欧元,到 2026 年就会变成 63×12=756 欧元,一年多花 168 欧元,涨幅相当明显。而对需要兼顾生活费的学生党或兼职人群而言,这笔额外支出无疑会加剧经济压力,可能得在餐饮、购物等其他开支上 “挤一挤”。

那么,为什么 Deutschlandticket 又要涨价?其实这次涨价并非票务方 “随意提价”,背后是德国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围绕补贴资金的分摊问题陷入了持续拉锯:

目前,Deutschlandticket 每年的运营补贴由联邦政府和各州各承担 15 亿欧元,双方各出一半; 但根据交通企业的测算,仅靠这 30 亿欧元的补贴,到 2026 年仍会存在约 8 亿欧元的资金缺口; 各州的交通部长将缺口问题归咎于联邦政府,认为联邦没有兑现 “稳定票价” 的承诺; 可尴尬的是,联邦政府和各州短期内都没有增加补贴投入的计划,最终只能通过提高票价来填补资金缺口。

简单说就是:票价上涨,本质是政府与交通企业 “凑钱补缺口” 的结果,而非单纯的市场定价调整。

不过也有一个相对积极的消息:从 2027 年起,德国交通部长们已提出建立 “票价指数机制”。这意味着,未来 Deutschlandticket 的价格将不再完全由政治决策左右,而是会根据交通运营的实际成本(比如人工成本、能源费用、维护开支等)来计算调整。虽然每年可能仍有小幅变动,但调整依据会更明确、更透明 —— 乘客和交通公司都能提前预判票价走势,不用再每年担心 “突然涨价” 的惊吓。

整体来看,这次涨价对通勤族和家庭的影响还是很直接的:

单人用户:每月多掏 5 欧,全年多花 60 欧; 多人家族:若 2-3 人使用,全年额外支出可能达 120-180 欧,负担更重; 学生 / 兼职群体:本就紧张的生活费需重新分配,交通开支占比上升。

对于在德国生活的华人朋友,尤其是每天要上班、送孩子上学,或经常需要跨城出行的家庭,这笔涨价也得纳入家庭月度预算规划,提前做好开支调整。

面对这次 Deutschlandticket 涨价,你会怎么选?是继续依赖这张通票的便利性,接受价格上涨?还是会尝试骑行、拼车等其他通勤方式来节省开支?又或者,虽然接受涨价,但希望后续公交、火车能减少晚点,让 “花出去的钱” 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