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向何处去?
全球治理倡议提供的中国方案
九月的中国,又一次成为全球目光的汇聚点。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指明正确方向和实践路径,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80年前,联合国的诞生为各国对话协商处理国际事务搭建了多边合作平台,也为现代全球治理奠定了基石。10年前,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多重叠加,国际社会对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也更加迫切。
习近平主席顺应国际社会共同期待,在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基础上,进而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使“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大支柱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共同绘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全球治理倡议深刻回应了“由谁治理、如何治理、为谁治理”这一根本性问题,涵盖五方面主张:
一是坚持主权平等。这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都有权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中新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议题上,帮助南太岛国发展清洁能源,增强气候韧性,提高应对能力,推动建立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主权平等主张。
二是坚持国际法治。这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毫不动摇加以维护。中国与新西兰积极支持更好发挥联合国作用,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倡导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坚定维护公平竞争规则。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双方对国际法治原则的严格遵守与积极实践。
三是坚持多边主义。这是全球治理的 基本路径。现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核心理念是多边主义。当今世界,全球性风险挑战日益复杂严峻,多边合作是妥善应对的唯一正确选择。中国和新西兰始终秉持多边主义理念,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机制,携手推动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力支持在生物多样性、人工智能治理等重大问题上开展国际合作,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有益经验与启示。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新西兰有一句毛利谚语:世上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是人,是人。各国人民都是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近八亿人口脱贫,不仅使中国人民受益,也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路径。作为多元文化国家的代表,新西兰重视保护各族裔权利与福祉,鼓励不同族裔共同参与社会建设,为全球各国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这些范例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类命运与共”的全球治理愿景。
五是坚持行动导向。这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全球治理管不管用,关键要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协调全球行动,以务实合作避免治理滞后和碎片化。发达国家要切实履行责任,提供更多资源和公共产品。发展中国家要联合自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作为发达国家,新西兰推动“气候智能型农业”等项目,与南太岛国分享减排与可持续农业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南南合作,促进全球南方共同繁荣。历史与实践表明,只有将承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全球治理才能免于空谈,真正回应各国人民的迫切需求。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愿与包括新西兰在内的世界各国携手努力,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倡议落地见效,共同开辟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