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欧元的购物,撑不到一周”:通胀回落,但月底依旧难熬

尽管法国通货膨胀逐渐缓解,但购买力依旧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9月10日的大规模游行和下周四的全国工会罢工,再次凸显了这一焦点。在巴黎郊区克雷姆兰-比塞特的一家大型超市门口,结账后的账单依旧让不少人心里发苦。

在克雷姆兰-比塞特的超市收银台与停车场之间,Sameh和丈夫Lotfi一路上都在抱怨账单金额。“我们只是来买点给两个女儿(4岁和6岁)早餐的东西,结果出来就是200欧元,太离谱了!我真后悔周六早上来这里。” Sameh说。

她的购物小票总额为206欧元,其中有61欧元的折扣优惠。“我老公看见促销就让我买,于是拿了两瓶柔顺剂、一桶橄榄油、六包咖啡……但你看,根本没有肉和鱼。” 她边说边指着购物车。

虽然新冠危机后的“通胀高烧”已经退去,但对许多家庭来说,填满购物车依旧是最头疼的支出。9月10日法国各地的抗议游行中,“月底难撑”成为反复出现的诉求。

法国国家统计局(Insee)的数据显示,7月物价同比仅上涨1%,各行业的工资涨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此前的物价飙升。但总体数据与个体感受之间,依旧存在巨大落差。

“我尽量不买品牌货”

Lotfi在巴黎公交公司(RATP)加班,Sameh则在中学担任班主任并签了“教师协议”接额外任务,但两人月薪都不超过2000欧元。要养活一家四口,这个收入依然捉襟见肘。

“餐馆我们早就不去了。我们原本想在奥利买套公寓,但想到房贷、保险和房产税,实在不敢贸然下手。” Lotfi说。Sameh无奈补充:“我感觉我们根本看不到出路。” 上周三Lotfi参加了抗议罢工,Sameh也将在9月18日工会发起的动员日加入其中,继续为购买力呼吁。

在同一家超市,42岁的Céline一边把猪肉和酸奶放进车后备箱,一边说:“我逛超市时手里拿着扫码器随时看价格,这样结账时不会被吓到。咖啡的价格你们看到没?我买得比以前少了。我很注意,尽量不买品牌货,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 这次她花了140欧元。

“100欧元的购物撑不到一周”

另一对夫妇Walid(从事IT工作)和Charlotte(房地产经纪)抱着婴儿,把购物袋装进车里。他们同样感受到压力。Charlotte说:“100欧元的购物,现在连一周都撑不了。我们不算苛刻,但的确明显感受到差别。我们买最便宜的产品。孩子的辅食,我们自己做,不买罐装泥。说是更健康,但老实说,主要还是为了省钱。”

她还抱怨,过去洗衣液经常有“-60%”的促销,如今不见了。事实上,自2024年3月1日起,法国法律已限制对清洁和卫生用品的大幅折扣。

“父母在帮我们撑家”

47岁的Lila同样精打细算:“我现在做饭都会提前计划菜谱,不买多余的。水果和蔬菜在家附近的小店买。今天只是来超市补牛奶、纸巾、卫生纸和孩子的早餐面包。”

为了省钱,她的高中儿子中午不在食堂吃饭(6欧元/餐),而是在家简单解决。有时她也会买一些冷冻快餐,方便孩子中午加热。

她和丈夫都是行政人员,工资有所上涨,但仍赶不上房租和电费的涨幅。“是我的父母在帮我们撑家。他们给大儿子出补习费。十年前我想象未来的时候,从没想到日子会这样。” Lila感慨。

今年夏天她特意比较了巴黎地区和勃艮第农村超市的物价,结果发现几乎没差别。“除非你自己有菜园或养鸡,不然也省不了钱。而在乡下,还得开车去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