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商巨头京东(JD.com)宣布,计划收购德国电子零售集团Ceconomy的多数股权。
这笔交易估值超过22亿欧元,一旦完成,将成为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欧洲达成的最大规模收购之一。

Ceconomy 是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集团,旗下拥有家喻户晓的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品牌,在欧洲多个国家经营约1000家门店,并拥有欧洲最大的电子产品在线商店之一。
这场交易不仅将为京东打开欧洲市场的大门,也成为中资科技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然而,德国政府已经宣布将对该收购展开国家安全审查。
根据双方公告,京东向 Ceconomy 普通股股东提出自愿性收购要约,每股价格4.60欧元,比交易传出前的股价溢价约23%。
目前,京东已确保拿下57.1% 的股权:
最大股东凯勒哈尔斯家族(Kellerhals)出售部分股份后,仍将保留约25.35%;
其他股东如Haniel、Beisheim、BC Equities、Freenet等,合计约27.9%的股份将出售给京东。
这意味着京东将成为控股股东,而Ceconomy的原有股东仍有一定程度的参与。

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Sandy Xu)表示,此次收购旨在打造“欧洲领先的下一代消费电子平台”,通过结合京东的电商技术与 Ceconomy 的实体店网络,提升物流、供应链和用户体验。
在本土市场,京东正承受阿里巴巴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以及拼多多在低价市场的冲击。欧洲市场的电子产品零售中,线上占比仍远低于中国,这为京东留下了弯道超车的空间。
事实上,这已不是京东第一次尝试进入欧洲零售市场。2024年,京东曾有意收购英国零售商 Currys,但因政治担忧未能成功。这次的 Ceconomy 收购,是京东再次发力欧洲的关键机会。
为缓解外界担忧,京东作出多项承诺:
保留MediaMarkt和Saturn品牌,以及杜塞尔多夫总部;
交易完成后三年内不因经营原因裁员;
至少五年内维持 Ceconomy 现有公司架构;
三年内不签署“控制或损益转移协议”;
尊重现有劳资协议与薪资谈判机制;
保持“独立的IT与技术体系”,以减少地缘政治敏感性。
这显示京东深知该交易所涉及的政治与社会敏感性,试图通过先发声明缓解反对声。

虽然交易已获得 Ceconomy 管理层和股东支持,但德国政府已介入。柏林宣布,将审查京东收购是否对国家安全与主权构成风险。
近年来,德国和欧盟对中国企业在关键领域的投资持审慎态度。此前多起中资收购因涉及基础设施与敏感数据而被搁置或限制。此次审查的重点,可能包括:
京东是否能完全保持 Ceconomy 的 IT 独立性;
门店与供应链是否涉及敏感技术;
中资控股对欧洲零售和就业环境的潜在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Ceconomy 旗下还拥有数字标牌(Digital Signage)解决方案公司Xplace。该公司曾为 MediaMarkt 和 Saturn 提供过全球最大的ESL(电子货架标签)部署项目,并在门店中开发智能展示方案。
虽然Xplace在此次收购中并非核心资产,但京东作为“数字优先”的电商巨头,未来可能会推动 Ceconomy进一步扩展零售数字化与广告业务(目前零售媒体业务约价值4500万欧元)。
这笔收购若成功,将成为2016年以来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并购案之一。近年来,中资在欧洲的投资因政治阻力而大幅减少。
然而,Ceconomy 庞大的线下门店网络也可能成为京东的挑战。尽管京东在中国也有实体零售经验,但 Ceconomy 的规模与复杂性完全不同。未来如何管理上万名员工、平衡线下门店与线上零售,将是京东必须面对的难题。
此外,德国与欧盟的反垄断与安全审查仍是这笔交易能否落地的关键。
京东收购 Ceconomy 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交易:
规模庞大,标志着中资重返欧洲零售市场;
战略意义重大,助京东缓解本土市场压力;
德国监管收紧,安全与主权问题成最大变数。
最终,京东能否在欧洲实现“电商+线下零售”的新模式,仍需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