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欧元买到“合法身份”?德国出现大规模假证黑市,警方呼吁暂停入籍与居留审批

近期,德国媒体RTL与《Stern》周刊的联合调查揭开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内幕:成千上万份语言证书与融入测试成绩单在黑市上被伪造并流通,并已被用于申请入籍、长期居留乃至避开遣返程序。

本应是外国人在德国获得合法身份的关键文件,但现在却成为有组织犯罪牟利的工具。

调查记者通过卧底实验发现,在TikTok等社交平台上,假证贩子公开兜售所谓的“德语B1证书”以及“德国生活常识考试(Leben in Deutschland)合格证明”。

价格约1500欧元,制作精良,足以骗过不熟练的移民局工作人员。

一名来自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RW)的外管局员工坦言:

“一个缺乏经验的同事几乎不可能分辨这些证书是真是假,他根本没有机会。”

警方与专家一致认为,这背后是典型的有组织犯罪:投入成本极低,却能换来高额利润,涉案金额或已达数百万欧元。 德国联邦行政局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共撤销过1009份入籍身份,今年迄今已有270份被撤销,创下新高。但官方并未统计其中有多少与假证件直接相关。

调查还显示,各联邦州普遍缺乏数据统计能力,许多地方政府对伪造规模几乎“毫无概念”。

专家警告:德国移民体系正遭“系统性攻击”

德国警察工会副主席Heiko Teggatz接受采访时直言:这是“赤裸裸的有组织犯罪”,假证可能让成千上万人非法获得居留或入籍,当前制度已出现“严重漏洞”。

他提出的紧急建议包括:

立即暂停所有依赖B1语言证书或融入测试的审批程序(入籍、永居、居留许可延长);

全面复查过去一至两年内提交的证书,要求申请人再次提供原件;

撤销所有通过造假获取的居留与国籍。

Teggatz 警告,如果不采取行动,德国的法治与社会体系可能面临严重动摇:

“这不仅是安全风险,更是对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沉重负担。”

调查还揭露了犯罪团伙的危险性:

在汉堡的抓捕行动中,警方发现嫌疑人车内藏有弯刀与武器;

内部竞争激烈,不乏刀械和枪支冲突,危及公共安全;

犯罪团伙多由讲阿拉伯语与土耳其语的网络操控,能精准触及目标群体。

这也呼应了警方长期的判断:在德国诈骗与假证领域,涉案者往往与跨国犯罪网络或族裔帮派有关。

这场曝光再次让德国社会反思:

移民制度的漏洞:外管局人手不足、培训有限,难以及时识破伪造。

法律的滞后性:现有法规未能适应数字化与跨境犯罪的挑战。

政治的两难:一方面呼吁人道和宽松政策,另一方面又必须守护制度公信力。

正如 Teggatz 所言:

“这是对德国 Rechtsstaat(法治国家)的冲击。如果继续下去,社会信任将受到严重侵蚀。”

假证黑市已成事实: 成千上万的“B1证书”和“融入考试”被伪造; 犯罪网络牟利千万,警方追查难度大; 政界被迫考虑暂停部分入籍与居留程序;社会担忧加剧: 移民政策与法治体系正在面临考验。

你觉得德国是否应该像专家建议的那样,暂停入籍与居留审批来彻底清查?还是应该在打击犯罪的同时,避免影响正常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