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在埃及假装是日本人,埃及人信了他,然后敲了10倍的竹杠……

这几天日本网友在热议一段中国旅行博主韩某在埃及的经历,这位博主据说在世界各地边走边拍视频,这回他在开罗坐公交,司机问他国籍,不知道他咋想的他心里一转说了句:“日本人。”

没想到埃及司机随即狮子大开口,车费报了个正常的十倍:20埃及镑(EGP),韩某由青旅那边得知坐公交其实只要2埃及镑,最后跟司机砍价降到五倍,说来埃及镑的面额不大,但不爽的是被差异对待的宰客,由于赶时间,他也只能付好了钱……(10埃镑 ≈ 1.5元人民币)

这段视频在外网上传开来,引发日本网友纷纷吐槽:

“诶?无论去哪里,因为说中国人会被打吗?”

“日本人现在还被认为是有钱人吗?明明现在中国那边才是富豪遍地吧。”

“最近看到一篇网络文章上写着,如果在国外被一群小乞丐缠住,只要说一句“我是中国人”,他们就会立刻散开。”

……

为什么说是日本人反而会招来“宰一刀”的结果?背后其实有几个原因。首先,很多地方对日本人的老印象还停在上世纪的泡沫经济时代:有钱、客气、不砍价。哪怕现在日本经济早已没那么辉煌,“日本人=好宰”的形象在不少地方还没褪色,而且日本人还有个问题是在外面特别能“忍者神龟”,当埃及司机听到是日本人,就很快开个离谱的数字,可见之前被宰的日本游客应该不少……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形象就完全不同了。这些年中国人在中东、非洲走得多,会砍价、硬气,不行就走人。摊贩心里有杆秤:报太高反而做不成生意。结果这位博主本来想换个“更安全”的身份,没想到正好踩进了“冤大头模板”。

但话说回来,宰客也不是埃及特例,宰外国游客这事哪儿都有。你去得越多,越知道什么“游客专用价”早就是国际惯例了。只不过像日本这种地方,习惯了明码标价,买票看牌子,打车跳表,哪怕是在景点,也少见“临场加码”的戏码,真是全世界少数派了……所以说,日本旅行才是“有复购率”的旅行,而有些国家你去过一趟就不想再去第二次了……

另外很多人不理解,出国在外“为啥不直接说中国人?”这就得聊到那个更复杂的心理了。在国外尤其是在某些不太稳定、或者对中国人偏见多的地区,一些中国人会本能地回避说自己来自中国,不是他们不爱国,是怕事。他们以为这样会更“好过一点”,不容易被找茬、不容易被盘问,甚至以为别人对“日本人”会更温和一些。

但这套心思,其实特别一厢情愿。它像是拿自己想象中的“别人眼中的日本人”来遮盖现实中对“自己身份”的不安。说白了,有点自我否定在里面。不是他喜欢日本,而是他不想被当成他以为的“中国游客”那种样子——喧哗、粗鲁、不讲理、乱拍照。可问题是,你再怎么装,别人要宰你,不看你说什么,看你像不像好宰。你一副心虚的样子,说什么都没用……

最后伪装什么国籍不是关键,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态度才是。与其琢磨“装谁更安全”,不如上车前先问清楚价,最好写下来。觉得不对劲就转身走,比什么国籍都管用,不过看到这个博主的经历,埃及我是再也不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