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再次揭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勤。
对很多学生来说,从家到大学的距离不仅仅是路程的远近,更是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的综合考验。

数据显示,16%的德国大学生每天单程通勤至少一小时,这一比例远高于上班族的6%。另有27%的学生通勤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而最大比例的学生(43%)通勤在10至30分钟之间。只有14%的学生能在10分钟内到达课堂。
这意味着,超过四成学生每天都要花费至少一小时在通勤上。在学业压力与生活成本叠加的背景下,长时间的通勤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一大负担。
公共交通依旧是学生的首选。由于大多数地区提供优惠学期票,53%的大学生主要依赖公交、地铁和火车出行,而职业通勤者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仅为16%。
不过,学生群体对公共交通的依赖,也让他们更容易受到票价上涨、班次延误和罢工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德国铁路和公共交通的频繁罢工,不止一次让学生们陷入“迟到焦虑”。

除了公共交通,22%的学生选择开车通学,15%骑自行车,9%步行。这一比例反映出德国城市的交通多样性,但同时也折射出城乡差异:在大城市,自行车与地铁结合的通勤方式较为常见,而在小城镇或乡村,学生更可能依赖汽车。
通勤不仅是时间问题,更是空间问题。调查显示:
14%的学生住所距离大学50公里或以上;
14%的学生距离在25至50公里;
34%的学生通学距离不到5公里,属于“近距离群体”。
这意味着,每七个学生里,就有一个每天要跨城上学。这背后既有租金昂贵、住房紧张的现实压力,也有部分学生希望继续与家人同住以节省开支。

近年来,德国大城市的学生公寓和廉租房一床难求,迫使不少学生选择住得更远。结果是:一边要忍受长时间通勤,一边还要承担学业压力。
教育学者指出,长期的通勤可能影响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学生组织则呼吁:政府在关注助学贷款与奖学金政策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住房和交通补贴的支持。
你家离大学有多远?每天要花多久才能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