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DIW)的一项研究,越来越多在德国的难民感到自己在德国不受欢迎,同时他们对仇外心理的担忧也日益加剧。
研究显示,认为自己在德国受到欢迎的难民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2017年时这一比例为84%,2020年降至78%,而到2023年,仅剩65%的难民仍持有这种感受。

研究进一步指出,受教育程度、性别等社会人口特征会影响个体所感知到的歧视。例如,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女性在租房过程中比无学历女性更多报告遭遇歧视。而居住在德国东部的男性难民则表示,在所有被调查领域中都更频繁地经历歧视。
该项长期研究每年对2013年至2022年9月期间申请庇护或临时保护的人员进行调查,无论其申请结果如何。据DIW说明,研究中未包含来自乌克兰和土耳其的难民数据。

研究作者认为,难民“受欢迎感”下降与公众对诸如“简化遣返程序”等限制性移民政策的讨论有关。报告还提到:“直至2023年乃至当前,德国社会中对某些群体的仇外情绪仍然显著,在政治 discourse 中,对移民持批评态度的言论也越发常见。”
尽管如此,难民仍表现出较强的留德意愿。DIW调查显示,近98%的受访者计划申请入籍、已提交申请或已完成入籍。该群体中已入籍者的比例从2021年的2.1%上升至2023年的7.5%,同时,已提交入籍申请的比例也从7.3%增至25.7%。

DIW还关注了在德国出生的难民子女的发展状况。研究发现,难民母亲所生的2至4岁儿童,在语言、社交和运动能力方面的表现略逊于无移民背景或具有其他移民背景的德国母亲所育子女。这种差异可能与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及就业情况有关。
不过,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移民背景的母亲所抚养的孩子普遍表现更佳。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更早参与诸如摆放餐具、整理房间等家务劳动,从而培养了更强的独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