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法国面包师急救后去世,母亲起诉:你们是杀人犯!

在法国勒芒,寒冷的冬日里,一个年轻人呼吸急促地拨打了急救电话,清晰表达出“我喘不上气”。然而,对给出的回应,竟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吃点止痛药吧”。

他的生命,就此被推向终点。

这场悲剧始于半年前,2025年1月28日。Estéban Vermeersch,一名年仅24岁的面包师,在那天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喘不上气,也动不了。

身体状况不支持Estéban去医院,他当机立断换了种自救方式——拨打法国急救电话(SAMU),联系位于勒芒的第15急救中心。电话接通,他的声音虚弱但清晰:“我感觉呼吸困难,好像肺根本充不满……”

这句话,成为母亲Dorothée此后挥之不去的噩梦。她回忆时哽咽地说:“他跟接线员讲得很明白,他说胸口疼,呼吸困难,很痛苦,而且动也动不了。”

可偏偏,接线的医生似乎没意识到情况的危急。他的判断是:年轻人可能只是肌肉问题。建议也很简单:回家休息,吃点止痛药。

没有救护车,没有进一步检查,更没有一句“如果情况恶化请立刻回拨”。对接线人而言,这似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那一夜,年轻的面包师不断呕吐,痛苦难当。母亲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却只能抱着医生的“诊断”安慰自己:或许真是小毛病吧。

可是到了1月29日中午,情况急转直下。1米85的个子,体重却只有59公斤,瘦削到骨感,面色苍白,嘴唇发紫。

她不敢耽搁,当天下午天色还早的时候,再次拨通了急救电话。可惜结果依旧相同:电话那头的冷静回应,只是重复了第一次的结论——问题不大。

此时,母亲Dorothée已经彻底不安。她决定自己把儿子送去医院。可就在家门口,悲剧骤然发生。

回忆那一刻时,母亲的声音颤抖:“我试着扶他上车,可他直接在我怀里倒下。我意识到,他已经心脏骤停了。”

慌乱中,她再次呼救。这一次,终于是消防员赶到,连续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心脏按压,才勉强支撑到把Estéban送去勒芒医院。

但这段艰苦的抢救并未挽回年轻的生命。1月30日,医院宣布:Estéban死于心脏骤停,诱因是气胸。

这个原本还能有机会获救的年轻人,就这样离开人世。

Dorothée后来接受采访时,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该听信SAMU。”

她说自己一直在质疑,是不是没表达清楚?是不是没有描述得足够紧急?是不是按摩心脏的方法错了?“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责。可我越想越清楚:不,是他们没听进去。”

“我很生气,他们以为一切正常,没有派急救人员来……我根本无法理解,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胸痛、肩痛,呼吸困难。可是他们根本没听我们说话,”埃斯特班的母亲愤怒控诉道。

她还有两个女儿,六个月过去,她们依旧被愧疚和愤怒缠绕。那天,Estéban的姐姐也在现场,目睹了弟弟的倒下。

在哀伤与痛苦中,Dorothée和家人选择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他们请来了律师Vincent Sehier,正式准备以“过失杀人”向勒芒医院提起诉讼。

“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为了Estéban,而是希望医疗系统能承认错误。当类似情况再发生时,不要再让别的家庭重演同样的噩梦,”律师这样解释。Dorothée和家人的愿望,是能够“敲响警钟”。

独立的医学鉴定也指出:急救流程确实存在疏忽。如果在第一次呼救时给予恰当的医疗反应,Estéban极有可能活下来。

面对媒体,勒芒医院的回应则格外谨慎。他们强调:自己“并非没有回应家属”。

医院方面表示,2025年4月曾组织过一次正式会面,邀请家属、医生和患者代表,启动过调解程序。此后,家属提出了赔偿申请,目前正在官方的调解与赔偿委员会审理中。

医院还补充:关于死亡原因和流程的“对比分析”仍在进行,他们愿意积极配合司法程序。可直到现在,他们始终没有说出那句让家属期待的:“是的,我们错了。”

放眼全法国,这起悲剧并非完全偶然。根据法国卫生研究与统计局的数据,近年来使用SAMU的人数越来越多。可与之相匹配的处理能力,是否达到了呢?

虽然数据上看,2022年有88%的电话被接通,其中80%在一分钟内完成,但和2018-2022年的平均水平相比,反而略有下滑。

换句话说,SAMU的效率依旧不错,但面对庞大且增长的需求,他们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剧。高强度、低人手,加上电话另一端复杂的病情描述,很容易让某些“危险信号”被忽视。

可这并不是为Estéban的悲剧开脱的理由。

2025年8月25日,Dorothée再次接受BFMTV的采访。六个月过去,痛苦并没有淡化,反而更具力量。

“我和女儿们不会停下。我们要走到最后,竭尽全力找到答案,”她说。

这份坚持的底色并非失控的愤怒,而是无奈又坚定的哀伤。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为儿子讨回公道,更是要让这场悲剧的声音被听见。

一通被轻视的求救电话,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如今,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真相与责任,还需要时间来揭晓。

Dorothée的呼喊——“他们没有听我们说话”——已经成为这场悲剧里最刺耳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