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结束后,逮捕423人,伦敦成了“垃圾城”!

提起诺丁山狂欢节(Notting Hill Carnival),可能你的第一反应是“欧洲版里约狂欢”。

它是全欧洲最大的街头节庆活动,也是全球第二大狂欢,仅次于巴西的里约嘉年华。

每年节庆,伦敦西区的街道都会彻底变身——加勒比音乐声震天响,钢鼓乐队敲得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舞者们身穿五彩斑斓的羽毛与亮片服装,笑着在大街小巷间游行。

这个传统,最初是加勒比移民们为了庆祝文化与身份而组织的活动。如今,狂欢节已经演变成伦敦人和游客一年一度的盛事。

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银行假期(银行业公共假日)周末,诺丁山就会被上百万人彻底占领,街道瞬间成为一个露天舞池+巨型美食广场,也是一场免费的音乐节。

然而热闹的另一面,往往伴随混乱。今年的诺丁山狂欢节,再一次印证了这个道理。

这场为期两天的狂欢,从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拉开序幕。第一天被称为“家庭日”,按照传统,更多是适合亲子和游客的氛围,色彩缤纷的游行队伍,音乐声此起彼伏。

第二天则是“成人日”,彻底释放激情的时间,舞池般的街道上,成千上万人跟着低音炮的节奏起舞。

官方统计,今年有超过一百万人挤进伦敦西区的街头。这意味着,诺丁山一带几乎寸步难行,随便一个拐角,都是人海、鼓点混合食物的味道。烤鸡、牙买加烤肉、加勒比咖喱,香气在街道间拧成一股令人头晕的浓烈气息。

然而,随着人潮涌动,热闹也渐渐变味,场面开始走向失控。

8月31日周一,气氛骤然紧张。社交媒体上传出不少暴力的现场视频,还有人说:“气氛彻底变了,警察像们左手一个右手一个,随处都在逮人。”

当天,至少223人被捕,加上前一天的200人,整个狂欢节的逮捕人数达到了惊人的423。热闹庆祝的节日,却变成了“大型犯罪现场”。

这些人被抓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

其中,32人因为袭警被捕;46人因持有攻击性武器被抓;18人因性犯罪被逮捕;还有5人因抢劫被带走。你能想到的、社会新闻上常见的案例,几乎都在这里。

除此之外,警察在现场还设置了专门的“刀具安检门”,动用人脸识别系统,直接抓走了52个在“嫌疑名单”上的人。要知道,这份名单里有1.6万人,都是警方重点关注的潜在麻烦制造者。

就是这样严防死守,可现场还是越来越失控。

镜头拍摄到的画面更显戏剧化。有人因为向警察砸酒瓶,被至少13名警察按倒在地,高喊“放开我”。而她的朋友只是耸耸肩:“我已经保释了,可她向警察扔了一瓶苹果酒,我什么都做不了。”

另一边,一个年轻男子被拖走时,还反复嚷嚷:“我有医疗卡!”仿佛这张卡能成为护身符。

尽管警方一再强调今年“主动出击,避免严重暴力”,但仍旧发生了两起持刀伤人事件。幸运的是,没有人因此丧命。相比去年的2起谋杀和8起刺伤案,这已经算是“平静”了一些。

如果说白天的焦点是抓捕与冲突,那么夜晚的关键词就是——垃圾。

在一片狂欢过后,留给清洁工的却是触目惊心的烂摊子。仅仅是第一天,就清理出150吨垃圾。到狂欢节结束时,街道几乎被垃圾淹没:成山的啤酒罐、空塑料杯、被踩烂的食品包装,甚至连衣物、鞋子都被随意丢弃。

最夸张的,是一整大卡车的笑气罐。这些小银罐本该用作医疗或工业用途,却常被年轻人吸入制造短暂的兴奋效果。

到了凌晨,身穿荧光马甲的市政工人开始连夜作业。推车、铲子、垃圾袋,整个诺丁山从音乐与喧嚣瞬间变为“垃圾围城”。

照片里,那些前一天还被彩旗和舞者占据的街道,已经完全变成废墟景象。

看看这不堪入目的场面,再听听伦敦市长Sadiq Kha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街道充满音乐与欢乐,展现了伦敦最美好的一面。”

他只字未提暴力与脏乱。

相比之下,警方的态度就现实得多。伦敦警局助理局长Matt Ward直言:“今年我们部署了人脸识别、无人机和搜查权限,及时阻止了更严重的情况。”

两种声音形成了鲜明对比:欢笑与庆贺,秩序与治安,有人在努力平衡两者。

诺丁山狂欢节的魅力毋庸置疑。它的音乐、舞蹈、美食,象征着伦敦的多元文化,也是加勒比社区的骄傲。

可与此同时,治安问题却年年难以避免。从刀具犯罪到性犯罪案件,再到随处可见的笑气罐,每一次狂欢似乎都在考验城市的底线。事实上,今年主办方一度因为暴力事件频发而资金匮乏,差点取消活动。

即便如此,超过百万人的参与依然证明,这场庆祝的吸引力依旧强大。只是,欢乐的背面,总有一片混乱的阴影。

从热烈的开场,到混乱抓捕做结尾,再到凌晨的满地狼藉,2025年的诺丁山狂欢节留下了一连串矛盾。

423人被捕,150吨垃圾,一卡车笑气罐……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看到与狂欢相伴的阴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