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时报》就爱尔兰今年未入选富裕国家排行榜发表评论文章。起因是国际权威杂志《经济学人》近日发布年度国家“财富排行榜”,爱尔兰因数据受“税收套利污染”被排除在榜单之外。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在国际收入水平比较中,爱尔兰究竟处于什么位置?《爱尔兰时报》认为,目前的爱尔兰经济数据存在以下几个情况。

一、GDP数据的失真困境 目前国际机构普遍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除以人口数计算人均收入,并进行物价水平调整。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爱尔兰人均GDP高居欧盟第二(仅次于卢森堡),全球约第三位。2024年,爱尔兰人均GDP达88,600欧元,远超欧盟33,550欧元的平均水平。

然而,这种计算方式严重失真。由于跨国公司的税收筹划行为(特别是利用知识产权资产在爱尔兰申报利润),爱尔兰GDP被大幅抬高。虽然这些操作基本合法,却导致经济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国民实际收入水平。
二、修正数据的更准确衡量 爱尔兰中央统计局(CSO)为此开发了“修正国民总收入(GNI)”指标,剔除知识产权、飞机租赁及总部迁移企业等失真因素。使用修正GNI重新计算后,爱尔兰的人均收入从欧盟平均水平的211%降至124%,排名从欧盟第2跌至第4,被荷兰和丹麦反超。
值得注意的是,前央行行长帕特里克·霍诺汉2021年基于2019数据的研究曾将爱尔兰列于第8位。近年排名上升可能与爱尔兰经济增长较快有关,但考虑到这种计算的近似性,爱尔兰是否真比德国、瑞典等传统高收入国家更富裕仍存疑。
此外,平均值无法体现收入分配差异。爱尔兰存在一批服务于跨国公司及相关行业的高收入人群,这拉高了整体平均水平。《经济学人》同样因跨境工作者问题排除了卢森堡。
三、消费水平的另一重视角 “实际个人消费(AIC)”是另一重要指标,它包含家庭消费及政府在教育、福利等领域的直接投入。经物价调整后,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爱尔兰AIC仅为欧盟平均水平的99%(2019年为94%)。而荷兰统计局的独立计算则将爱尔兰列第5位,估计其AIC为30,900欧元,高于欧盟26,200欧元的平均水平。

爱尔兰家庭的高储蓄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当前消费数据,但这可能为未来消费提供支撑。需警惕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前爱尔兰AIC曾远超欧盟标准,但那建立在不可持续的借贷和基于临时性税收的政府支出之上。
四、结论:现实比排名更复杂 首先,爱尔兰GDP数据自2015年“妖精经济学”事件(当年GDP一次性上调26%)以来已日益脱离现实,2022年再次出现大幅上调。目前GDP较修正GNI高出40%以上,这不仅扭曲国际比较,还影响欧盟会费分摊并引来不必要的国际关注。
其次,经调整后爱尔兰数据更接近现实,但具体位置仍存争议。常识而言,爱尔兰的富裕感并未超过德、奥、瑞典等高收入国家,可能与之持平或略逊,但领先南欧国家。若取修正GNI与AIC的中间值,或最接近真实情况。
第三,尽管存在诸多问题(如代际不平等、住房难题等),但无论以何种指标衡量,爱尔兰长期来看取得了进步,2019年以来相对地位有所提升。
最后,收入仅是衡量国家福祉的指标之一。财富存量、公共服务效率、生活环境乃至气候等因素同样重要。尽管跨国比较收入已困难重重,但衡量整体福祉几乎不可能——而这才是真正定义“富裕”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