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是德国最大港口城市,为什么汉堡没能成为德国的金融中心?

历史上,一个国家金融中心往往是该国的港口城市,比如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等。很少存在反常案例。

德国却是例外。

中世纪晚期,汉堡是德意志地区知名的港口城市,而德国中部的内陆小镇法兰克福却成为该国金融中心。为什么德国与其他国家不一样,汉堡不能成为该国的金融中心呢?

这是汉堡的错误决策引起的,还是汉堡没有被时代所青睐?

本文梳理汉堡交易所的起源和演变,试图解答这个问题。本文内容参考中信出版社的图书《第三条金融之路》,一本介绍德意志金融模式的专著。

1 汉堡交易所的起源

汉堡是德意志地区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中世纪时期与法兰克福一样,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自治城市。

图:中世纪晚期的汉堡港口

汉堡的金融活动并不起源于集市贸易,而是海外贸易。1365年,皇帝卡尔四世允许汉堡在圣灵降临日前后的三个星期期间开展集市,但是当地的商人没有很大兴趣,以至于1383年皇帝又收回这个决定。对比法兰克福,可见不是每个中世纪欧洲城市都有能力持续发展集市贸易。

不过,汉堡是港口城市,还是汉萨同盟的重要城市,航海和海外贸易是优势。中世纪晚期,汉堡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当时的贸易中心都有商业往来。1423年,汉堡就出现了宣誓的汇票经纪人,表明当时汉堡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汇票交易。

16世纪,欧洲贸易重点从地中海移到大西洋之后,汉堡逐渐在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香料贸易之中超过其他德意志地区的港口城市,包括吕贝克、罗斯多克(Rostock)和但泽(Danzig)等,成为德意志地区最繁荣的港口城市。

1517年,汉堡商人们组成商会,以便更好地代表商人利益。按照业务性质,汉堡商人团体可以分成尼德兰贸易、英格兰贸易和航海航运三个群体。为了有效管理商会,每个业务群体选举产生2位代表,共6位代表,组成商会管理层。然后,汉堡海关派遣两位代表参加商会事务,象征着政府与商人的合作。

商人与政府的合作在德意志历来就有传统。

1558年,汉堡商会获得汉堡议会许可,在一块400平米空地上建设交易场所。地点位于在市政府旁边,特宏斯特桥(Trostbrücke)附近。这个区域也是汉堡商人平常聚会,交易的地点。

但是,如何筹集建造资金呢?汉堡商会发动商人们捐款。捐款者包括从事尼德兰贸易、英格兰贸易的商人,以及汉萨同盟在伦敦、布鲁日等地的据点,还包括很多其他个人。

由于募集的资金不多,这次汉堡商会只是围了一块区域,形成一个地基,作为商人聚会的场所,而没有建造交易所大楼。这个地基一边临水,用深入水底的石柱支撑,另外三边用矮墙包围,每个墙面留出一个进出口。这个交易场所的唯一装饰物是刻着各个城市徽章的石狮子柱子。最初总共10根石柱子,后期又增加2根,位于围墙的交角或进出口两边。

图:1558年汉堡老交易所的石狮子柱子

这是德意志地区最早的交易所,甚至比伦敦(1565年)、阿姆斯特丹(1613年)和法兰克福(1585年)的交易所更早。

2第一栋交易所大楼

1577年至1583年之间,汉堡商人又进一步扩建了交易所大楼。这次资金并不是从商人募集而来。当时,汉堡检查布匹染色的质量,为此收取一定行政费用。而交易所大楼的建造资金就来源于这项行政收费。

图:1600年的汉堡老交易所

汉堡的染布行业从安特卫普转移而来。这笔额外财富用于支持市场发展,似乎理所当然。

与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一样,汉堡也从安特卫普的衰落之中获益颇多。1567年之后,荷兰地区面临与西班牙的军事冲突,安特卫普商人陆续逃离,将染布行业直接搬到汉堡。染布相关的行政收费快速增长,让商人们拥有足够的资金建造交易所大楼。

交易所大楼的建造由阿姆斯特丹建筑师傅Jan Andresen负责。他建了一栋两层的木制小楼。楼正面对着商人聚会的交易广场,其他三面靠深入水下的石柱子支撑。一楼作为商人聚会的室内空间,举办拍卖等活动;二楼用两排各7根结实的橡木支撑;屋顶装饰了三个有趣的小塔,外面用铜包裹。

这座交易所大楼是汉堡第一栋文艺复兴式的建筑。交易所大楼的左边是一个吊机和海关,右边是低级法院(Niedergericht)和市政府。

16世纪下半叶,荷兰独立战争爆发之后,安特卫普商人分散到欧洲各地,部分金融人才和资本来到汉堡。汉堡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充分发挥了优势,成为德意志地区领先的贸易中心。贸易基础之上,各类金融交易,包括汇票交易、钱币兑换和海运保险业蓬勃发展。

3业务涵盖大宗商品、汇票和海运保险

早期汉堡交易所主要交易商品,包括英国的布匹、东方的香料等,还包括来自殖民地的货物,如咖啡、茶叶、糖、烟草、棉花等。当然汇票、钱币和海事保险也是当时交易的对象。这些商品的交易奠定了汉堡作为德意志地区贸易中心的基础。

1736年,汉堡交易所授权18位经纪商编制价格表,然后每周发布。这个价格表出现的时间比伦敦、法兰克福都早,并且产品数量众多,特别是种类繁多的各类大宗商品。除了商品,还包括三类金融产品,如21种海运保险报价、19种钱币报价以及21种汇票价格。

图:1736年汉堡交易所的价格表

自从1570年开始,汉堡与其他欧洲贸易城市定期通信,互相沟通贸易信息,维持商务体系运转。钱币和汇票价格显示汉堡与其他贸易城市的紧密联系。

随着贸易发展,汉堡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激增。汉堡交易所很快成为重要的汇票交易市场,商人们在此进行国际支付结算和融资。这使其成为早期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17初世纪,汉堡成立经纪人机构。奇怪的是,这个机构包括2位市政府代表,显示政府参与商业管理和监管。1603年,汉堡制定了汇票法律(Wechselrechts)。1653年,汉堡推出经纪人规则。金融市场法律和规则制定上,汉堡也比伦敦和法兰克福更早。至于阿姆斯特丹,历史文献没有披露相关年份,难以判定。

汇票是中世纪晚期欧洲的主要汇款方式。商人们使用汇票将资金从一个城市汇往另一个城市。汇票数量可以显示一个城市交易所的贸易繁荣程度。

比较德意志各贸易城市的汇票产品数量,汉堡明显超过其他城市。18世纪,汉堡交易所的价格单包括28只汇票产品,其中15只与德意志之外的贸易城市;19世纪,更是提供52只汇票产品的报价。

表:德意志地区交易所的汇票数量

18世纪

19世纪

奥格斯堡

18(7)

26(14)

柏林

/

17(3)

不莱梅

/

8(2)

布雷斯劳

14(1)

8(1)

但泽

10(2)

/

法兰克福

11(3)

28(17)

汉堡

28(15)

52(39)

科隆

1(1)

/

柯尼斯堡

1(1)

1(/)

莱比锡

12(4)

13(1)

吕贝克

/

2(2)

纽伦堡

21(8)

1(/)

维也纳

10(1)

37(25)

注:参考中信出版图书《第三条金融之路》,第47页。括号内的数据指该城市与境外城市的汇票数量。

4模仿阿姆斯特丹建立银行

繁忙的贸易逼迫汉堡推出另一项金融创新。

中世纪晚期,德意志地区存在众多王国,各类钱币充斥交易所。这些钱币不仅种类繁多,还处于不断贬值之中,同一种钱币的含银量存在区别。这种局面给商人带来支付困难。

1619年,汉堡模仿阿姆斯特丹建立一家银行,为商人们提供无现金的支付方式。

这个建议由荷兰地区移民而来的商人提出。阿姆斯特丹使用银行盾,汉堡也创造了虚拟货币——银行马克(Mark Banco),作为银行账簿的计价货币。只有含银量足够的塔勒银币才能存放在汉堡银行,获得银行马克。

银行马克并不是真实钱币,只能存在于银行账簿之中,商人们可以用于相互之间转账。

图:1825年汉堡港口和汉堡交易所

汉堡银行刚开始的定位是向商人提供公共金融服务,而不从事汇票或钱币兑换等私人银行业务。荷兰、英国和葡萄牙等地商人将大量资金带到汉堡,他们一直想办法解决钱币兑换带来的损失问题,而采用统一的计价货币进行大额贸易支付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汉堡银行的办公地点在汉堡市政府大楼内,也位于汉堡交易所对面。并且,汉堡规定超过400马克的商品或金融交易都需要通过汉堡银行完成支付结算。

汉堡银行持续了四百多年。19世纪,汉堡银行在拿破仑战争期间遭受抢劫,损失巨大。1871年德国成立之后,统一了各德意志王国的货币,汉堡银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1875年,汉堡银行解散,并转变成新成立的中央银行——德意志帝国银行(Reichsbank)的汉堡分行。

5为什么汉堡不能成为德国金融中心?

如果我们把西方金融发展历史分成汇票、债券和股票三个阶段,则汉堡是汇票时代的王者。

直到19世纪,汉堡交易所的汇票数量一直雄踞德意志各城市交易所之冠。汉堡还保持着多项“记录”:最早建立交易所大楼,最早颁布汇票交易规则,最早成立经纪人组织。直到现在,德国最古老的私人银行仍然是来自汉堡的贝伦贝格银行(参考相关介绍)。

一般情况之下,金融中心具有网络效应。此前的优势会在下一个时代继续保持,就像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持续几个世纪一直是该国的金融中心。英国或美国很难存在另一个城市,挑战这两个金融中心的地位。

为什么汉堡会失去优势呢?

《纽伦堡交易所:成也地理,败也地理》提到,地中海贸易转向大西洋贸易时,位于德意志南部的纽伦堡不再具备优势,逐渐失去角逐金融中心的实力。汉堡也是被时代抛弃了吗?

尽管汉堡是汇票交易时代的宠儿,但是债券时代来临时,汉堡的优势无法保持,被法兰克福一举超过。

究其原因,并不是汉堡做错了什么,只是法兰克福更适合债券时代。《贝斯曼兄弟银行和不记名债券的诞生》讲述了法兰克福引入债券的历史。

法兰克福成功发行债券之后,汉堡就失去领先优势。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劣势,进一步放大这种劣势。各个德意志王国并不临海,汉堡的港口城市并不能发挥地理优势。

法兰克福地理上位于德意志地区中部。南边的巴伐利亚王国、奥匈帝国,北边的普鲁士,都可以方便的到法兰克福发行债券。而汉堡位于北方,距离南边各个德意志王国距离更远。按照当时马车的速度,各国政府需要花费一周的额外时间到达。

贝斯曼兄弟银行的成功,促使一批法兰克福商人转变成投资银行,进一步将法兰克福债券市场推向高潮。这些法兰克福私人银行逐渐建立横跨欧洲的投资网络,成为各个欧洲政府御用的金融家。这时,汉堡彻底失去优势。

整个转变过程非常快,仅仅三十年就扭转了趋势。几乎还没有反应过来,汉堡就被债券时代抛在身后。拿破仑战败之后,欧洲大陆各个国家都在法兰克福发行债券融资,属于法兰克福的时代真正来临。

债券时代选择了法兰克福,而非汉堡。

这种选择或许与德意志地区独特的政治结构有关。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松散的王国联盟,以至于这个联盟的金融资源无法向某一个城市倾斜,形成德国金融历史上“多中心”的格局。

不过,法兰克福的债券市场优势也没有保持太久,就被股票时代的柏林所取代。当然,这是后话了。

16世纪至19世纪,德意志地区存在多个贸易中心。南边的纽伦堡、北方的汉堡、中部的法兰克福,以及西边的柏林,轮番接力成为领先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的独特场景。期间,科隆、汉诺威等城市还扮演着一些角色,组成一幅精彩纷呈的金融中心争夺战,让我们对金融中心形成的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6从汉堡看德意志独特的金融模式

德意志金融模式显著区别与英美自由金融模式,特点包括政府商人紧密合作、公共利益导向等。这些特点在汉堡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汉堡交易所的建立得到市政府允许。政府还派出代表,参与汉堡商人团体的决策过程,甚至汉堡经纪人组织机构还存在汉堡市政府的代表。而与此相反,伦敦的证券经纪人却尽量避免政府干预,更别提政府参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了。

汉堡交易所的建设资金还得到市政府的支持,将染布行业的行政收费用于交易所建设。这一点在伦敦或纽约也不可想象。结合汉堡市政府致力于促进本地贸易发展,这点就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图:1825年汉堡交易所大厅

1825年汉堡交易所大厅的图片显示,妇女孩童都在交易所大厅玩耍,显示这是一个公共场所,而非商人的私人领域。作为对比,伦敦证券交易所只允许会员进入,一直拒绝其他无关人员参与交易。

伦敦证券交易所在上百年的时光之中,都是一个黑箱子,外人很难窥探交易所的内部运作。究其原因,伦敦证券交易所是经纪人赚钱的场所,他们为了私人利益参与交易,而非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自然没有兴趣向外人开放。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应该更多参考哪个金融模式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英美金融模式风靡全球,但是这种模式适合其他国家吗?

一个国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合适的金融发展道路,而不是盲目抄袭其他国家成功的模式,也就是我国提出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本文内容参考中信出版社的图书《第三条金融之路》以及汉堡商会1958年出版的汉堡交易所400周年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