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杀率比过去三十年明显下降。该研究小组在《自然心理健康》杂志上撰文指出,高收入国家的自杀率下降幅度甚至更高。研究人员预测,这一下降趋势甚至可能持续下去。不过两类人群仍然处于高风险之中。
首尔庆熙大学医学院Soeun Kim和Selin Woo领导的国际团队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库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990年至2021年间,102个纳入比较的国家自杀率平均下降了29.9%,从1990年的每10万人10.33例下降到2021年的7.24例。
高收入国家的自杀率下降更快
分析中的54个国家被认为是高收入国家。1990年,这些国家的自杀率相对较高,为每十万居民12.68例,但之后的自杀率大幅下降。新冠期间的2021年自杀人数仅为8.61例,下降了32.1%。在中低收入国家,同期自杀率从7.88例下降到5.73例,下降了27.3%。 不过研究人员解释,各国对自杀的定义,对报告自杀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可能会扭曲统计数据。研究指出,污名化、宗教禁令和刑事定罪可能导致自杀率被低估,尤其是在相对中低收入的国家。不过研究人员指出,随着这些国家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自杀率也在上升。分析表明,快速城市化等因素是造成自杀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柏林-勃兰登堡统计局的Holger Leerhoff就此补充解释,精神疾病和社会心理护理的可触及性得到改善、精神疾病的去污名化以及预防项目等都是重要因素,在许多地区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受自杀影响大的人群
数据显示,男性自杀的频率明显高于女性:2021年,全球男性自杀率为11.51,而女性为3.22。老年人通常比年轻人更容易自杀。
到2050年的预测
研究小组对102个国家的未来自杀率进行了预测:根据计算,到2050年,自杀率可能会继续缓慢下降,降至每十万人6.49例。 统计学家Leerhoff认为这项分析“可靠”,而且也认可其预测方法。他补充说,“不过这种长期预测自然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它们无法解释经济危机、流行病或社会动荡等不可预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