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铁路公司(DB)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卢茨(Richard Lutz)在任八年,交出的却是一份糟糕透顶的成绩单。现在他被迫卸任,德国交通部长已经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这一消息。

然而,德国铁路(DB)连解雇CEO都能演变成一场闹剧:
周四下午,交通部长帕特里克·施耐德(Patrick Schnieder, 基民盟)临时通知两小时后在部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仅仅透露说议题涉及"德国铁路股份公司"。
当然,虽然卢茨的原定任期持续到2027年,但此时内部早已决定,将重组德铁公司。卢茨的时代即将落幕。
当发布会邀请发出后,消息早已不胫而走。关于最终解职决定的报道抢先曝光,交通部虽然向媒体证实了解职决定,但同时要求媒体暂缓一小时报道。
施耐德部长由此创造了一项"特殊成就":解职德铁 CEO 的官宣既姗姗来迟,又操之过急。
这位上任刚刚百日的交通部长在匆忙召开的记者会上解释,他原本计划于一个月后的9月22日才公布铁路改革战略,然后才进行人事调整。至于面对为何提前数周解职卢茨的追问,部长始终避而不答。
卢茨以责任意识著称,他表示仍愿留守过渡期,因为继任者尚未就位。交通部长施耐德表示,"新任CEO的遴选工作此刻正式启动。"他相信卢茨在交接前会恪尽职守。
显然,交通部长上任百日既未能完成人事布局,也未及制定战略——仅仅抛出"更清洁、更快速、更精简"等一系列空洞口号,为了平定民怨,把CEO先开了也能抵挡一阵。他坦言现状"极其严峻",想必能引起多数乘客的共鸣。
回到卢茨,虽然德铁集团的烂帐不能全让他背锅,但这位即将离任的CEO交出的成绩单仍然是灾难性的。
卢茨自2017年起担任德国铁路公司首席执行官,此前他担任德铁首席财务官长达七年。
执掌德铁的八年间,他始终未能扭转颓势。2017年上任时,德铁准点率已经堪忧:晚点6分钟以内的长途列车多达78 .5%。
卢茨当时承诺:"2018年我们将以空前力度提升质量、准点率和可靠性,特别要加强故障情况下乘客的知情权。"
他当时推出的计划号称"未来铁路",然而多年来改革方案的名字几经变化,但准点率持续恶化:2025年6月长途列车准点率已跌至57.1%(近半数ICE/IC列车延误超6分钟,这还没有计算取消的列车)。
讽刺的是,卢茨任内准点率峰值出现在疫情最严峻时期——当时大批班次被削减,寥寥无几的乘客反而能准时抵达,但代价是2020年集团年亏损飙升至57亿欧元。
后疫情时代,卢茨也未能改善财务状况。2024年集团仍亏损18亿欧元。管理层孤注一掷推行"S3"紧缩计划却收效甚微。这些失败长期无人担责——无论是卢茨本人还是其他高管。
只有前基民盟政客罗纳德·波法拉(Ronald Pofalla)成为背锅侠,在交通灯组阁初期离职。他在2017年与卢茨同期上任、分管基础设施,其任内对轨道、道岔和信号系统的灾难性维护被总结为服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年来,德铁为节省开支放任设备老化,最终不得不由联邦政府承担修复费用。
前任交通部长维辛(Volker Wissing)推动的"主干线大修"计划本应改善准点率,但实施同样波折重重:40条需要大修的线路中的第二条最近才刚刚动工。
核心线路大修期限已从2030年延至2036年。虽然通过基础设施特别基金确保了数十亿资金,但联邦审计署已对"大修"方案的有效性提出严重质疑。
9月底,德国铁路或许将迎来一位新的CEO与全新战略——至少有个响亮的新名字:"轨道客户满意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