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枪杀的杀人熊被救下!救它时义愤填膺,如今却说:还是死了好……

它没有微博,没有抖音,也没拍短视频。可它却因为杀了一个人,“火”了。

它是一只20岁的意大利雌性棕熊——JJ4。

在2023年春天,这头熊用爪子和牙齿解决了一位26岁的健身达人,成了意大利历史上第一只杀了人的熊。

然后,它没被枪毙,也没被火化,反而被“移送到德国深山度假”,成了一场围绕正义、野生动物、政治正确的超级大型社会试验。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JJ4是怎么变成一块“活招牌”的。

时间回到2023年4月,意大利北部的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大区。

26岁的Andrea Papi,一个身材健硕、热爱户外的年轻人,决定出去慢跑解压。

他穿上跑鞋,拿起水壶,走向那片他无数次踏过的林间小径。然后——他没再回来。

亲人焦急报警,搜救队连夜出动,最后在一处山谷间找到他的尸体。身体多处撕裂伤,颈部、手臂和腹部都有严重抓咬痕迹。调查一看,确实,是熊干的。

意大利人震惊了:熊居然杀了人!

警方通过DNA检测,锁定嫌犯身份:编号JJ4,一只已经在人类雷达上存在多年的雌性棕熊,还是个“老面孔”。

因为早在2020年,它就曾攻击过一对登山父子,但那次没有造成死亡。人们当时就吵着要处理她,结果它继续活得逍遥自在,直到这次终于酿出命案。

案发后,特伦蒂诺地区主席Maurizio Fugatti拍桌子拍得震天响,立刻下令:“击毙JJ4!”

这话刚放出来,舆论就炸了。

环保组织、动物保护协会、网友、素食主义者、甚至一些艺术家,纷纷加入“护熊大军”。

他们说:“是人类侵犯了它的栖息地!JJ4只是出于本能防卫!熊不是凶手,人类才是!”

于是,原本板上钉钉的“死刑”突然摇摇欲坠。

法院临时叫停捕杀,环保组织一边打官司一边声援,连意大利媒体都开始打情怀牌:“它也只是一只母亲,是自然的孩子。”

经过几轮法律拉锯,法院最终裁定——JJ4可以不死,但必须终身监禁,移交异地封存。

这个“异地”就是德国黑森林中的一座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由基金会Stiftung für Bären运营。

今年,7月20日,一辆专门改装的卡车悄悄驶入德国黑森林

车上装的不是商品,不是毒品,而是一个国家花大价钱“退役”的棕熊JJ4,意大利舆论和法律共同“选出来”的熊中代表。

基金会负责人Leona Köver出来接熊的时候,嘴角是笑着的,心里却是骂着的。她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经典的狠话:

“对它来说,与其这样被囚禁,不如当初就死在自然里。”

是的——连接她的保护机构,都嫌这事儿别扭,甚至可以说,他们不是欢迎JJ4,而是“不得不接受它”。

因为JJ4不是一只受虐熊,也不是马戏团残疾动物。她是一只活蹦乱跳的野熊,一辈子在山林自由走动,结果突然进了不到1公顷的“养老院”,看不到同类,闻不到猎物,连交配的希望也没了。

Leona补刀补得相当艺术:“我们的围栏已经尽可能自然,里面有树林、灌木、水池……但对一只走过几百公里、在野外繁衍生息20年的熊来说,这里是监狱,不是归宿。”

这场“杀人熊风波”背后,其实暴露的是人类集体矛盾:

人们一方面搞了个“Life Ursus”野熊回归计划,1996年往山里放熊,喊着恢复生态,恢复自然多样性。

可到了2021年,特伦蒂诺的熊已经快破百——而原计划只放50只。

不仅如此,人们还一边拍纪录片说“熊是自然宝藏”,一边又要求“别靠太近我家门口”;一边说“熊也有活着的权利”,一边又反复发起“捕杀通知”。

而JJ4,也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展品。

现在的JJ4住在一个“比监狱大不了多少”的围栏里。

它不能打猎,不能散步,只能吃工作人员安排的食物。每天最多的娱乐活动是泡个水塘、啃几根树枝、顺便发发呆。

为了防止JJ4吓坏德国游客,园区在她抵达后,干脆关门三天,实行“熊适应计划”。

7月26日重新开放,官方还特别强调:“请大家注意,JJ4的栖息区不对外开放,游客无法看到她本人。请移步其他熊区。”

换句话说——你们来是可以,但别想打扰她。她不是供人拍照的网红,她是“一个政治问题的载体”。

基金会最后还宣布:“我们以后不再收留任何野生熊。JJ4是最后一只。我们不想再重复这样的伦理困境。”

与此同时,它的母亲和同父异母妹妹也在这个保护区里,但熊的社交没你想得复杂——不是你放三只熊进来,它们就能一起唱《朋友》跳广场舞。

而这场轰轰烈烈的“熊权之争”落幕后,留下的就只有一个荒诞的问题:

杀人熊JJ4,如果没有杀人,会不会比现在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