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尔兰国内舆论对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执行力提出尖锐批评。官方文件看似制定了一系列目标,却如同存在于"平行宇宙",缺乏实现的可行性。未来六周将成为本届政府任期的关键窗口,多项重要计划将密集发布,包括更新的住房计划、竞争力与生产力战略、夏季经济声明、中期预算策略以及修订后的国家发展计划。然而,公众对政府兑现承诺的信心正持续下滑。

在住房领域,政府提出的"今年建造4.1万套住房"目标已提前宣告失败,这使得2026年30万套住房的承诺更显空洞。财政部与公共支出部虽承诺加强日常开支管控,但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政府永久性支出激增37%,远超上届政府设定的5%年度限额。若按原计划执行,支出增幅本应控制在16%,差额高达160亿欧元。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尤为突出:国家儿童医院严重超期竣工,议会自行车棚浪费公款等事件频发;关乎国计民生的地铁建设、香农河跨域调水工程、海上风电等能源转型核心项目推进缓慢。欧盟《德拉吉报告》指出,爱尔兰的项目审批机制效率居欧洲末位,直接导致英特尔2021年放弃高威奥兰莫尔建厂计划,苹果数据中心在高威雅典里的漫长审批闹剧更是前车之鉴。
政策不确定性已造成实质经济损失。建筑业因住房政策模糊而观望不前,今年一季度住宅建设量环比下降4.3%;国际投资者开始意识到政府在能源水利基建上的承诺难以兑现。尽管美国对欧关税威胁(7月9日为谈判截止日)带来外部压力,但政府更需厘清自身发展路径。
分析人士指出,可信的经济战略需满足两大核心:一是控制常规预算为投资留出空间,保持财政盈余并将超额企业税存入未来基金;二是建立明确的优先事项落实机制。爱尔兰当前拥有充分就业和充盈国库的独特优势,如何善用可能转瞬即逝的财政红利,将考验政府的叙事能力与执行决心。
舆论呼吁政府停止碎片化信息发布(如混乱的住房计划披露),转而构建连贯、可信的政策体系。正如央行最新研究所示,尽管过去十年公共投资增长两倍,但由于经济人口高速增长及金融危机后长期投资不足,爱尔兰人均基础设施投资仍处低位。此刻需要的不再是美好童话,而是直面现实的勇气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