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爱尔兰读博!博士研究员血泪控诉:工资不如清洁工,学校把我们当‘廉价劳动力’!”

当美国大学因签证政策动荡而吓跑国际学者时,爱尔兰高教部长正热情招手:“欢迎全球顶尖人才!”但一群在爱尔兰苦熬的博士生却集体发出警告——“快逃!”

这群来自“博士后工作者组织”(PWO)的勇者冒着被学术圈拉黑的风险,写下这篇“劝退指南”。他们中有人匿名坦言:“我们知道说真话会断送前程,但不能再让更多人跳火坑了。”
■时薪6欧的“高级知识分子”
爱尔兰博士生的最高年薪仅2.5万欧元(约合19.5万人民币),比法定最低工资还低2,378欧。更讽刺的是,这笔“涨薪”是今年才争取到的——此前有人拿着16,500欧(约12.8万人民币)的年薪,在都柏林这个全球房租最贵的城市之一挣扎求生。
“还有更惨的。”某理工科博士生透露,“我同学拿着1万欧年薪,却要全职教书+做研究,时薪算下来只有6欧元(约47元人民币),不如麦当劳打工。”
■非欧盟生的“韭菜人生”
对国际生而言,噩梦才刚刚开始:每年缴纳300欧居留续签费(全欧盟独此一家)、强制购买私立医保、国际会议差旅自掏腰包、配偶团聚签证难如登天……

“学校招我们就是为了赚钱!”一名非欧盟博士生算账:非欧盟生学费高达1.5-3万欧/年,却很难申请研究经费,“导师直接说‘你这个方向要自费买设备’”。更扎心的是,爱尔兰高校2022年光靠学生宿舍就赚了500万欧元,却声称“没钱改善博士生待遇”。
■名校的“商业机密”
都柏林城市大学靠学生宿舍年赚500万欧元;利莫瑞克大学被曝豪掷520万欧超标购置公寓;梅努斯大学为“VIP教职工”招标50万欧的“零等待”专车服务……“他们哭穷,却给校长发30万欧年薪。”PWO成员冷笑。
这些名校正悄悄转型“学术血汗工厂”:削减公共经费,鼓励企业定向资助,把博士生当免费劳动力。“我们教着本科生的课,养着教授的论文,最后学校还指望我们交高额学费来平账。”
■德国瑞典不香吗?
“在奥地利,博士生算正式员工,有工会和税号;在瑞典,我们年薪折合25万人民币还免税。”PWO愤怒质问:“当欧洲其他国家把博士生当人才,爱尔兰为什么把我们当耗材?”
数据显示,爱尔兰各校博士生中超60%是国际生。
“这就是真相——”匿名受访者总结,“他们不需要科学家,只需要能交学费、能干活、毕业就滚的临时工。”
眼下,爱尔兰政府正雄心勃勃想承接“美国学术难民”,但这些控诉者留下最后忠告:“除非你想体验学术版‘饥饿游戏’,否则——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