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英国一位女士最近在《每日电讯报》的“道德金钱”专栏里发出的灵魂呐喊。

故事的女主角今年34岁,她没有名字,只有一肚子气。因为她刚刚被谈了整整十年的男朋友无预警甩了,理由是:“我现在还想享受生活,不想结婚生孩子。”
OK,这年头谁没分过手?可这位姐的愤怒点不是“你抛弃我”,而是:“你偷走了我最宝贵的生育黄金期!”
更炸裂的是——她现在想让前男友赔钱,为她付冷冻卵子或试管婴儿的费用。理由是:
“我这十年是为你规划人生的,现在你拍拍屁股走人,至少得负责点生殖成本吧?”

是的,这不是段子,这是正经投稿,还在英国本地引起了全民大讨论。
别走,接下来我们就来吃透这场“生育权+情感债+金钱官司”的大型现代爱情事故。
故事很简单也很扎心。
女主34岁,男主38岁。两人从二十几岁相识相恋,一路同居到年近中年,买了房、养了猫,一起生活了十年。
她早就准备好步入婚姻、生儿育女,甚至为了这个未来,选了一份更灵活、收入不高但“好照顾家庭”的工作。双方口头约定:将来有了孩子,她带娃,他挣钱。
多合理的分工!多默契的合作!
可是十年后,男主突然提出分手。“我还年轻,我还要搞事业,我还不想生娃。”
然后——走了。一个“生育计划终止通知”,都没留下。

女主当场心碎,脑子直接启动经济模式:
我搭进去十年青春、职场发展、生育计划,现在你说走就走?那我的卵子怎么办?我的人生储备计划怎么办?你至少应该负责我去做个冻卵吧?
于是她写信给《每日电讯报》:“他毁了我的生育时钟,应该赔我钱。”
在这封信里,女主情绪稳定而清晰,几乎像写给法院的立案申请。
她提出了以下几项“赔偿逻辑”:
时间成本:她把人生中最容易怀孕、最适合生育的10年留给了他;
机会成本:这十年她没有去找别人、也没有职业冲刺;
心理预期:他曾承诺未来会组建家庭,她基于这个承诺调整了人生轨道;
物质投入:他们共同拥有一套房产,地址选在里他工作近的地位,她为他事业做了不少妥协,承担了很多家务和琐事。
最终诉求非常直接:
“现在我要做试管婴儿或冷冻卵子,这是因为你改变主意造成的,你得帮我付账。”

是不是听起来很像职场PUA+感情违约合同?只是对象从老板变成了男朋友。
这封信一出,英国网友炸了。
支持派觉得女主说得没毛病:
“她的人生规划确实因为这段感情被耽误了。”
“这和离婚财产分割一样,既然共同生活、共同决策,就要承担后果。”
但反对派更直接,开启灵魂拷问:
“你谈恋爱十年不知道他没想结婚?十年不结婚不生娃,你不觉得有点不妙?”
“成年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自由地选择了他,现在要人家负责你的自由选择?”
最狠的评论是:“女人要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年人,要么不是,别在中间扭扭捏捏。”
翻译一下就是:你不是小孩,没人骗你签了十年感情合同,自己愿意蹉跎的,不能事后找人算账。

那么,“十年情感债”能变“现金流”吗?
现实中,一段关系中的时间损耗、心理承诺、未来规划的确可能在分手后变成沉没成本,但在法律上,这些大概率是“无效索赔”。
法律专家表示:很遗憾,这种情绪价值虽然真实,但难以用法律量化。
英国《每日电讯报》“道德金钱”栏目也直接说:
“你可以觉得他应该付钱,但如果他不愿意,法律不会帮你逼他。”
说白了:爱情不是合同,除非你白纸黑字写下“我负责你未来的冷冻卵子套餐”。
但法律解决不了的,舆论正在吵个不停——
这场争论,本质上不是冷冻卵子值多少钱,而是:感情到底算不算一笔投资?

这其实是现代恋爱的一大命题。
不是说她没有资格愤怒,而是感情这东西,从来就没有“公平协议”。这也是感情最扎人的地方:它从来不是“投入-产出”的交易所。
但如果你硬要当它是投资,那就记得一句古训:
投资需谨慎,情感有风险。
-END-
Ref:
https://www.telegraph.co.uk/money/consumer-affairs/ex-boyfriend-stole-my-childbearing-years-does-he-ow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