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T打破壁垒!中国三航母编队实现空中联动(图)

随着在央视6月30日公开报道中,歼-15T从滑跃型航母“山东”舰上顺利起飞的画面的曝光,标志着中国海军已成功实现“滑-弹”通用,为三航母战斗力整合打下基础。歼-15T正式亮相并开始在“山东”舰和“辽宁”舰上执行战斗值勤任务,这款新一代重型四代半舰载机,已成为解放军航母战斗群提升远海作战能力的关键一环。



▲歼-15T从“山东舰”上起飞的画面


传统观念中,滑跃起飞型航母和弹射起飞型航母之间存在舰载机适配限制。然而歼-15T的问世,彻底打破这一藩篱。作为具备电磁弹射能力的升级型号,歼-15T不仅可在“福建”号上进行弹射起飞,也能在“山东”舰、“辽宁”舰滑跃起飞。这意味着未来无论是哪一艘中国航母遇到战时任务,舰载战机都能跨舰部署、弹药补给和飞行员轮换,实现全海军舰载力量的统一调配与快速重构。

这种互通性类似美军“航母空中桥梁”概念,不仅提升舰队作战弹性,也使航母编队更具体系作战能力。例如:若战时某艘航母需进行维护或战损,其他航母便可临时接收其舰载机编队继续作战,大幅提升持久作战能力。



▲歼-15T可满挂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


歼-15T不只是适配性上的改进,其性能更是在原歼-15基础上实现质变升级。首先是航电与雷达系统的跨代式更新。歼-15T配备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不仅能精确锁定远距目标,还支持对多个空中目标同时跟踪与打击。

此外,歼-15T的武器系统也迈入“霹雳时代”。其可满挂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最大射程接近300公里)、霹雳-10格斗弹,同时具备挂载霹雳-17超远程导弹的能力。霹雳-17最大射程逼近500公里,可威胁敌方预警机、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实现战前打击、空中拒止和纵深猎杀的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歼-15T升级后的前起落架强化设计,可承受电磁弹射冲击力,实现“满油满弹”起飞,解决了早期歼-15“带弹不满油,满油不带弹”的起飞瓶颈,真正发挥出其重型舰载机在作战半径和载弹量上的优势。



▲歼-15T与歼-35混合编队


很多人会好奇,在歼-35隐身舰载机即将全面服役的背景下,歼-15T还有什么价值?

事实上,歼-15T与歼-35并非替代关系,而是“战术互补”。歼-35凭借隐身性能与体系联动能力,将成为中国航母编队的“第一击”——承担夺取制空权、突防打击等任务。而歼-15T作为航程远、载弹量大的“重拳”,则负责持久对陆打击、反舰作战,以及远程压制敌方支援平台(如预警机、加油机)的任务。

这种“隐身先行+火力跟进”的作战模式,参考了美军F-35C与F/A-18E/F的搭配机制,并加以中国海军本土化的优化。在未来多域作战中,两型战机可共享数据链、互为矛矛与盾,在电磁环境复杂的远海战场中发挥“攻防一体”的体系效能。





▲一个检修口能检修十多种系统和设备

歼-15T的通用性,使其在三艘航母间实现了部署无障碍。福建舰凭借电磁弹射器成为主力打击平台,歼-15T则成为辽宁舰、山东舰的重要升级节点。从原始的“有舰无机”,到如今三型舰载战机(歼-15D、歼-15T、歼-35)共同部署,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力量已初步形成立体化、体系化、多任务化雏形。

2024年,辽宁舰远赴西太完成多日连续航母起降演练,歼-15T以日均90架次出动量刷新中国航母纪录。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纪录的实现得益于歼-15T在后勤设计上的重大优化。例如,它拥有集成检修舱口设计,一个检修舱口可同时完成十多种系统的检查维护,大幅缩短航母飞行架次之间的间隔时间。



▲歼-15T与空警-600编队

从2009年歼-15首飞,到2025年歼-15T全面列装,仅十余年时间,中国已将从无到有的起步变为世界领先的成果。歼-15T,不再仅是中国舰载航空力量的基础保障,更是航母战斗群体系作战中的重型杀手锏。

而它的出现,不仅证明了中国在舰载机领域的独立发展能力,也为中国未来航母编队在远海、近海、岛链及对地多方向作战提供了坚实的空中支撑。未来,随着歼-35与空警-600的全面列装,一个更强大、更立体的中国海军即将整装待发,驰骋五洋!
Advertisements